正文

你看到了吗?(1)

身体语言:教你超强读心术 作者:(英)詹姆斯·博格


2你看到了吗?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眼对眼的时候,这两个人会立刻发现自己很矛盾:既想要和对方有眼神接触,同时又想要避开对方的眼神。如此的来来去去,便发展成人类一套复杂的眼神移动模式。

-- 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

我们现在就开始专注于单项的讨论,首先谈谈脸和眼睛。脸,太重要了,吃喝玩乐都靠脸。

脸,最主要的是表情,其所能传递的讯息量和准确度,仅仅次于眼睛和眼神。但是面部表情是可以控制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瞬间改变表情,而且不难。所以我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这个道理。

虽说姿势和音调是很难掌控的,也是最容易泄露消息的非言词语言,但是别人相信我们脸部表情总是多一点,而脸部表情的重点就是眼睛。眼神往往透露出最重要也最多的讯息,所以,尽管我们努力掩饰真实的感情,但是只要眼睛的一点点变化,所有的谎言都会被戳破。

我们使用眼睛沟通的分量,远远多过身体其他部分。事实上,我可以看到许多不耐烦的眼球在滚来滚去,我知道,你们急于想进入正式的课程。当然,你也可以从我的眼神中知道我的感觉,沟通,永远是双向的。

在电影或电视里,你可能会对某个场景感到震撼,而这个场景是经由演员的眼神所演绎的。名导演希区柯克曾说过关于肢体语言和对话的相互作用:

“对话要尽量简洁,那不过是演员嘴巴里发出的声音罢了,演员的眼神才是整段对话的灵魂。”

智慧小语

大多数的沟通是通过眼睛来完成的。

视线的接触

视线接触可以表达下列几项非语言性言词:

·  亲密和喜欢:我们喜欢看自己喜欢的人,对吗?没有人会多看一眼自己不喜欢的人。

·  控制:我们说到某个重点的时候,我们多半会盯着对方看。

·  监管交流:眼神还可以用以控制交流的力度,在我们发出第一个讯号之后。

·  提供情绪和感受:眼睛的表情可以说出平时语言难以表达的感受,对于某人某事的感受。

你现在大概在想,我们怎么用电子邮件和电话沟通呢?慢慢看下去。

灵魂的镜子

达·芬奇说眼睛是灵魂的镜子,许多专家仍然在研究蒙娜丽莎的眼神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但在日常生活里,解读别人眼睛里的秘密并不难。想想看,我们和别人说话时,花了多少时间在看对方的眼睛和表情变化?为什么?因为我们想知道对方目前的情绪。

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基础,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筑在眼神的接触上。想想看,如果某人跟你说话,眼睛却总是看着别处,你会相信他所说的吗?甚至,你会喜欢和这个人继续交往吗?

基本上,我们都喜欢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所以,这就给别人一个讯息,你喜欢某人或某事吗?因此毫无疑问,在人际关系里,眼睛和眼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希望得到他人的信赖吗?那就好好地管管你的眼睛。

 眼睛的行为

“注视”,被用在研究眼神移动背后的心理学,还有在不同情况下,眼神活动的合宜程度。我们知道在一般的对话中,彼此眼神的接触是断断续续的,所以我们就会以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转换这些讯息,任何偏离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口是心非的征兆。

眼睛已经是相当有分量的语言,“注视”的力量则更加强大,而你仅仅是多看几秒钟而已。

·  演说者会让自己的视线在听众间巡回,除了确定听众们是否还在听,顺便还能看出听众是否还有兴趣,是否听得懂。

·  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如果你对话题感兴趣,你一定会常常盯着说话的人看。

·  假设对方的话题或内容,你觉得很无聊,或者不赞同,必然地,你一定懒得多看对方一眼。

在一般正常的对话当中,眼神运作的模式大概如下:

·  我开始说话,眼睛注视着你。

·  我说完了,或者告个段落,我会把眼神移开。

·  当我说到某个重点,我会再度把眼神转回你身上,借此强调我的重点。

·  到此,你的角色将由听众转变为说话者,然后你会重复我刚刚的模式。

这是一个典型的交流模式,你的眼神来回在对方身上,查看对方的肢体语言,从而了解对方对话体的反应。当然,与此同时,对方也在注视着你的肢体语言。

有些人不喜欢视线的接触,觉得很难。在西方世界里,说话时看不看着对方,会直接影响到日后的交往。我们做个换位思考,某人正在跟我们说话,可眼睛老是在别处转来转去,大家感觉如何?再想想,当我们在路上或商店里闲逛,会不会老盯着过路人看?不会吧,对吗?因为你不认识这些人,也不想跟这些人说话。

适当视线接触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

小心误区

当说话者缺乏与听众的视线接触时,我们可能开始觉得对方的语言不可信,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感觉。但是,我们会在整本书里不断强调3C原则,这可能只是个人的习惯问题。重点是,我们留给人家什么印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