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肢的行为(1)

身体语言:教你超强读心术 作者:(英)詹姆斯·博格


4四肢的行为

因为我们能看、能听,所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壁。

嘴巴总是能轻易地为我们保守秘密,但是身体却喜欢四处宣扬我们的秘密。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说完了眼睛和耳朵,我们现在来谈谈四肢,也就是说胳膊和腿的说话能力。为了方便说明,我们把胳膊分成手掌和手臂,腿则可分为脚和大小腿。

一个人如何摆放四肢,到别人的眼中便是姿势。每个人的真实感受,往往毫无保留地流露在姿势里;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看出来了?是不是读懂了?

在肢体语言学里,有两个常用的名词必须留心:一是“真实感受”,指的是一个人潜意识里的感受,可能本人都不知道或无法清楚表达出来;二是“流露”,指的是非经大脑刻意发出的讯息,而且这里说的流露讯息,绝对不是单方面传递其所流露的讯息,对方也是在潜意识下接收,但是印象强烈。

这两个名词是肢体语言学的关键词,它们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活动的指标。

双手

我们首先讨论双手,这个部位应该是我们身体的劳动模范。我们用手打招呼、强化说话效果、表现我们的情感,我们从小就会使用手势。实际上,手部的神经占了全身神经的25%,就连手臂部分也有15%。腿部的神经比较少,因此腿脚比较不受大脑控制。记住,越是不受大脑控制的部位,越是没有虚情假意。

一个人能凭借手的活动来传递消息,而且手的各种动作,还会影响对方接收讯息的程度。试想,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是不是都会伴随各种手势,以补充语言的不足之处。

但不是每个人都善于边说话边使用手势,对那些不善于使用手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让听众进入状态。一般来说,外向型的人比较容易让手势成为说话的一部分;相反,内向型的人做起手势来,通常有些别扭。

一个有效率的沟通,手势往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善用手势的人,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里,让听众听到该听到的事情。所以说到表情的丰富,我们的脸面自然是第一名,双手则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名。

怪不得人们说话时都多少会指手画脚,而且除了有意识的比划,每个人还会流露出很多无意识的小动作,听者也无意识地接收了这些小动作,可是却在脑海里变成有意识的语言。比如说,你听演讲的时候,不管演说者的手放在哪里,桌子下或背后,你是不是都“看”到了?!

针对双手的行为,实验从来没停止过。在这些重复又重复的实验中,有一个结果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把手藏起来说话的人,肯定不会留给别人好印象。我们不敢说没有例外,只能说我们可以把手藏起来不让人看见,但是在别人的认知里,我们的手还是被看得很清楚。

事实上,说了半天的肢体语言,绝大部分来自“认知”,而不一定是眼睛看到的实体。

我们来假设一个情况,让自己的双手垂着说话,感觉如何呢?这样说吧,即使是个很少使用手势的人,也会感到非常的拘束和不舒服;因为不舒服,其所传递的讯息会很生硬,也缺少自信。在肢体语言的55-38-7规则里,立刻丧失7%的那部分,并且在对方看来,55%那部分也削弱很多。

手掌

现在单说手掌的行为,很简单,只有向上和向下两种。

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手掌向上是表现出一种友善正面的讯息;研究显示,说话时把手掌摊开向上(或面向对方);这是属于开放型的姿势,大多数人会从正面解读我们所传达的讯息;手掌如果是向下的,那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封闭,被负面解读的情况也相对增加。

小小一个手掌,也能充分地展现开放和封闭,肢体语言实在太神奇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看过各阶层领导人的就职典礼吧。随便哪个国家都一样,他们要宣誓,一手按着宪法或宗教宝典,另一只手的手心朝外高举,看着这个姿势,我们感觉到他是一个友善、诚实且值得信赖的人。或许事实并非如此,但是手掌动作多数不为大脑控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手相连,在潜意识里,我们认为手就是心的外在表现;一个人把手摊开了,我们的认知便是他把心摊开了。

空无一物的手掌,在古代有卸甲投诚的意思,渐渐发展成彼此握手。基本上,手心朝上是个表现服从的动作(想想街上乞讨者的动作),所以这是个判断他人诚信度的指标。对方摊着手说话,至少希望创造个值得信赖的样子。

说到这里,你一定开始打问号了。关于那些吹牛不打草稿的人,比如地产商、二手车销售人员、政客……,难道只要他们的手心朝上摊开,就代表他们说了实话吗?这些人都经过专业训练,知道怎么装出一脸的善良正直,我们该怎么分辨呢?

其实不难,记住我们观察肢体语言的一项要素--综合观察,千万别犯下盲人摸象的错误。我们在第七章会详谈如何过滤真假肢体语言,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和谐”的举止。任何强行的装扮,都不可能天衣无缝;他的手心可以朝上摊开,那么他的眼神呢?手脚的动作呢?声调、语气等等,一定会有破绽。只要学会看,任何伪装都逃不过我们的法眼。

现在来说说手掌向下的意义吧。基本上,手掌朝下是带有威严和掌控意味的姿势,也就是说是在发布命令。看过希拉里在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的演说吗?最一开始,她总是手掌朝下,主要是为了显示她能掌控全局;后来她的顾问要她把手心朝上,以显示亲和力。于是,她的手心是朝上了,但是只有一只手。(有时候手掌朝上或朝下,其实是种习惯,要全部改过来可能很难,但是改变单只手的方向,就比较容易,也比较自然。)

所以在每一个对话中,手掌动作占据着相当的重要性;即使体积很小,动作也只有两个;但是正确使用两个仅有的动作,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气氛。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人家“看”不见你的手,那就没有用了。而且前面说过,如果你把手藏起来,反倒让人家觉得你若不是有所隐瞒,便是过于紧张。

你可以想象一下,某个同级的同事想请你帮忙,可能话说得很客气,但是手掌却结实地朝下或朝他本人摆放:“哦,麻烦你帮个忙,把那些放在过道上的箱子搬开,实在太挡路了。”你同事可能没有命令的意思,但是你听起来就很不舒服,虽然去帮忙搬东西,心里却犯嘀咕:“你谁啊!说话跟老板似的!”

同事说话的用词没有问题,但是姿势不对,无事生事!

现在换个方式,同事的手心朝天或者向外,同样的话说一遍,你听起来就顺耳,感觉人家是在求你帮忙;所以,你去把箱子搬开了,而且是抱着助人为乐的心情。

关于手掌朝下的姿势,还有一些变化,比如说手指伸直并拢,这是表示尊敬,常用在军队里;希特勒的电影或纪录片看过吧?就是那种敬礼方式。

嗨,别指着我!

现在我们再来谈一个手掌的动作,我们经常有这个动作,大部分时候,这动作会很有效地让你变成一个讨厌鬼。什么动作这么厉害呢?来,先握拳,接着单把食指伸直,指尖对准他人;对,就是这个动作,怎么样都不会让被指的人感到舒适。尽管对方指着你,嘴巴说出的是天大的好事,比如说你独得了五百万美金;但是你在被指的瞬间,依然感觉到某种不快的压力。

也许有人想起了童年,老师、父母、班长等等,许许多多指着我们说话的人,虽然早成为历史,但是阴影依旧留在我们心里。

这种指着对方的动作,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动作,而且更糟糕的是,很少人意识到这动作会伤害到别人的感受。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指这个指那个,你一定也做过,多少而已。

如果你喜欢指着别人的鼻子说话,或者觉得这是个很酷的动作,那么你可能不愿意改,或根本改不过来。当然,在电视剧里,我们常看到老板指着喜欢搬弄是非的员工说:“你回家吃自己吧!”很酷很帅,大快人心!但是现实生活里,这种情景只会带来敌对的混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