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的“实验”哲学。协会的箴言“Nullius in Verba”,可以粗略地翻译为“别把别人的话照单全收”。不论是多么受人尊敬的、多么高级的老师,他说过的话都不能被当做教条。皇家协会的成员们想要得到的结论,无疑是通过清晰描述的、反复完成的实验来获得,而不是从专家的言语那儿获得。像塔尔伯一样,皇家协会对奎宁产生了兴趣,并用它来实验。尽管有培根的成就,但皇家协会的宏观主张——真理是需要通过严格的实验来揭示的东西,仍然很激进。
塔尔伯的药品的成分是他的秘密。他写道“配料中有四种植物”,两种是国内的植物,两种是国外的。听说了它的功效,查理二世下令要见一下塔尔伯,并且,按照那个法国贵族的说法,查理二世亲自安排了实验,他让自己的内科医生分析塔尔伯的药品,想看看里面到底含有什么成分让它有这么大的功效。当他们自己发现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查理二世给了“塔尔伯300个金币和爵士头衔以及让他作为自己的私人医生”等待遇,交换的条件是塔尔伯要向国王揭秘药品的成分,而反过来,国王要在塔尔伯的有生之年为塔尔伯保守秘密。当然,这个秘方被证明是耶稣会士粉末,不过是加了时髦的包装而已。(其他的植物成分是玫瑰叶子、柠檬汁,把所有东西混合到一起,即混合到以酒的形态呈现出的葡萄酒中)
查理二世用塔尔伯的成功来取笑他的医师。在伦敦市政议员死于耶稣会士树皮之后,他们“明确地禁止……奎宁被列入无用的、危险的药品行列”。接下来,1679年,在温莎公爵宫殿,查理二世感染了疟疾。因为确信耶稣会士树皮是唯一能挽救他生命的药品,他要求给他服用该药。他的要求获得了许可,他很快康复。“在这之后,国王……怀有敌意地挤兑罗尔博士,问他一种在他看来如此糟糕的药品怎么会变得对自己有如此神奇般的好处呢”。
罗尔博士很尴尬地回答,“这是一种只有国王们才能享用并从中受益的药品”。可见,连皇家的医师都能承认错误。
其他的报道则认为,是路易十四跟塔尔伯用补偿和秘方进行交易,回报是在塔尔伯死后,路易十四有权利为了人类将该秘方出版。塔尔伯死于1681年,《英国药品或曰塔尔伯治疗疟疾和发烧的神奇药品秘方》最初由路易十四的医生用法文发表塔尔伯确实去过法国。1677年,当时路易十四的侄女的医生尝试着用呕吐的办法来治愈她的疟疾,使她吐到了虚脱的程度,塔尔伯带去了他的药作为备用方案。。然而,塔尔伯跟查理二世的交易,由介绍他们认识的法国贵族首先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