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例如,有人邀你外出游玩,可你因有其他事情不能同往;有人送给你礼物,不好接受;父母出于疼爱,帮你做某些事情,但你不愿让父母代替你做等。面对这种“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谢绝的语言。
人们都不愿意自己的愿望遭到拒绝,对方一个断然的“不”字,有伤情面。所以,谢绝的语言要特别注意礼貌和分寸。
1.感谢对方的好意
如果对方发出游玩的邀请,或赠送礼物等,而你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谢绝时,要称赞和感谢对方的热情友好,表示非常高兴接受这份感情。如“你对我非常关心。你这番心意我领了!”“谢谢你的好意!”这样一来,对方即使被回绝,仍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你理解了他的美好用意。
2.诚恳的致歉
“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请您原谅……”这些话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它,将使你显得高傲和不近人情。因而,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愿望而致歉是非常必要的。
3.寻找恰当的借口
提出借口来谢绝对方并不是不礼貌。事实上,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词”,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例如,你不太喜欢同某一同学在一起玩,可他偏偏硬拉你去打球,而你又没有拒绝的理由,不妨找一个借口,说:“对不起,我妈妈让我早点儿回家。”实际上这一借口,既达到了谢绝的目的,又不伤他的自尊。
此外,还应该掌握拒绝的礼仪技巧。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公共场合的交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事实上我们都不可能有求必应。实际上,拒绝别人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表现的时候总是多于承诺、应允的机会。没有允诺或没有拒绝的交往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拒绝,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条件有限,可能是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可能是我们不得不兼顾第三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方的要求不合情理。总之,理由的可能是有很多的。尽管我们的理由有千条万条,但是,由于我们的拒绝所引起对方的心理抗拒,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情感,后果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这样的消极后果能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应当学习和掌握一些拒绝的礼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