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除了让大臣举荐人才外,自己也注意发现人才。公元629年,因天下大旱,唐太宗下诏求言,中郎将常何在奏章中提出二十多条建议,都很符合当时的情况,唐太宗十分高兴,但也十分奇怪,心想常何是武将,如何能写出这样好的奏章呢?详细询问后方知是常何的门客马周所写,太宗便立即召见马周。交谈后,他对马周十分赏识,于是留马周在门下省供职,后马周官至中书令。
唐太宗任用贤才、惟才是举,在他任用的贤才中,有出身寒门的马周、戴青、杜正伦、张立素、刘洎、岑文本、崔仁师等,有来自敌方的屈突通、尉迟敬德、李世、秦叔宝、程知节等,有出身贵族的陈叔达等,也有选拔于怨仇的魏征、王、韦挺等。所以历史上说唐太宗“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威尽其才”。由于唐太宗重视选拔贤才,知人善任,因此贞观时期人才之盛,为历朝所少见。唐太宗在位期间,共用宰相二十七人,绝大多数是当时的杰出人才,这为改善吏治、促进政治清明提供了保证。
知人善用是创业的关键,这个主要是针对上位而言,下位如果被重用,就应该像萧何、魏征一样,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地位,而不要像马超那样狂傲。
三国时,占据西凉的马超被曹操打败了,走脱无路,便投奔了刘备。刘备对马超非常赏识,拜他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对自己的待遇非常优厚,便目中无人,对谁都傲慢无理,和刘备谈话也直呼其名。关羽见状,十分生气,请求刘备杀了他,可刘备坚决不肯。张飞于是对关羽说:“既然这样,我们就该做个样子给他看看,让他知道什么是礼法。”于是,第二天刘备给诸将开会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就亲自拿着宝剑为刘备执勤。马超果然一到会场就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却发现关羽张飞的座席上没有人,东找西找,发现他们在执勤,顿时大惊。从此之后,马超再见到刘备,就恭敬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