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环球人的养成(2)

职场新物种 作者:徐小平


很多人说,在中国做投资,西方背景的人有他们的优势,中国人也有中国人自己的本地化优势。话是没错,可是我所在的部门里,今年跟我一起入职的五个人中,有四个人是在美国或者加拿大接受的教育,只有我一个人的教育背景是在大陆。这种差异特别明显,我觉得这是我将来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可能也有他们的困惑,但无论如何,跟他们比,我身上存在很大的劣势。

最大的劣势,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英语。的确如此,即使是英语特别牛的大陆学生,它仍然是最大的劣势。主要的问题倒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语言背后的文化。换句话说,虽然使用的是同一个词、同一个句子,在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和英语只是一门外语的人之间,存在相当深的鸿沟。这种距离吧,似乎看不见,但其实无处不在。

同那些来自欧美的学生相比,大陆学生的优势,自然是熟悉中国文化,对中国这个市场更加了解。但是,大陆学生要达到他们的英语水平,一般来说一两年恐怕还不够。而他们要了解中国的市场,一两个月就够了。这样想来,危机感挺重的。

另外,就是interpersonal skill,communication skill,人际间的沟通交流技巧。不可否认,大陆教育背景的学生和西方背景的人在这方面差距也比较明显。

对我来说,在这样一个由外国文化主导的公司,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怎么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呢?另一方面,我又该如何去适应、融合西方的文化呢?

徐小平语录

中华鳖精

世界上无所谓海龟土鳖,只要你有中华鳖精——只要你有真才实学真功夫,你就能得到市场承认,获得中国机会。

徐小平:

关于你自己的问题,具体而言有两个。第一个,你是选择在中国大陆做事业,还是在大中华区地区做?或者甚至选择在环球范围做,比如阿根廷或者是欧洲?我的建议,现阶段你毫无疑问地应该选择大中华区地区。其实高盛的操作在哪里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不同的地区,要针对不同的法规。其实第一个问题是你不应该有的。第一个问题只是一个狐狸尾巴,你可以很快地把它消除掉。

第二个,在高盛这样的环球化公司里,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该怎么定位?如果简单地回答,你可能需要去香港生活三年,甚至派到华尔街实习一年,然后这个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

我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当代的青年都应该完成“四化”:市场化、国际化、人性化、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谈恋爱。通过谈恋爱,我们了解生活。通过国际化,我们了解世界。如何才能国际化?如果你不在美国读两年MBA,如果你不在华尔街生活两年,如果你不能和洋人在一起打成一片,空谈国际化是没有用的。

我不想说空洞的概念,我讲一个故事。我带我儿子去美国看哪所大学适合他读。到了美国以后,我就像所有的中国父母那样,奔前奔后。谁知我儿子竟然对我说don t worry。我忽然间意识到,我和我儿子在国际化的起点上已经完全不同。我儿子之所以能如此轻松坦然,是因为他已经在美国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我当初是31岁出国的,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刚到美国时的那种紧张、那种恐惧,以及各种各样的愚蠢的担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