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老师的教诲(11)

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 作者:郭宝平


我从内心,其实是看不起王世贞的。丁未科,我为二甲第九名,王世贞为二甲第八十名。虽然他对翰林院心向往之,却声称绝不参与庶吉士之选,因为耻从柄臣道地,不濡迹权路。照他的说法,似乎和权位沾边的事,就注定不甚光彩!那何不像何心隐那样自绝于官场呢?

更令我不屑的是,王世贞声称,“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之书勿读。”如此,岂不是都要钻进故纸堆里,玩弄词藻,何益于当世?日求国家典故与政务之要切者,以备他日即荩臣重国,方是我辈新进者所当做的。

王世贞未必知道我对他的真实看法。对此,我是一直是深藏不露的,而且表面上完全可以做到礼貌周全,不形于色、露其迹。但是不热衷参与诗文唱和、结社聚会,是明摆着的,王世贞不可能没有觉察,似乎对此还有些不悦。那天在翰林院偶遇王世贞,他以嘲讽的口吻说:“叔大年兄,诸进士多谈诗为文,以西京、开元相砥砺,独年兄夷然不屑乎?”

“岂敢!”我恭敬地说,“愚弟才疏学浅,非不愿,是不敢,所谓藏拙是也!”

“不可!”王世贞洒脱地说,“他日小聚,当邀年兄命驾光临,年兄务必赏光。”

过了两天,果然就接到了王世贞的邀贴。思忖再三,我觉得还是不去为好。我隐隐感到,和王世贞搅到一起,是有危险的。

京城官场,几乎尽人皆知,王世贞和他的诗社同仁,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年轻气盛、目中无人,不以权贵为意也就罢了,可是王世贞公然宣称,“诗歌不避禁纲”!闯禁区、破纲纪,早晚要惹出事端!更有甚者,诗社聚会,每每谈说世事、讥讽时政、裁量公卿,动辄使酒骂坐、口无遮拦。听说王世贞在聚会时就放言严嵩一直意欲笼络他,可是他看不起严嵩,这个人只一个“佞”字即可评判之。那时候还是夏言当权,他这样说或许不会招祸,时下严嵩当国,而王世贞依然故我,随时都可能遇到麻烦。和这样的人划清界限,才是明智之举。想到这里,我舒了口气。

“老爷!小的回来了。”游七气喘吁吁地站到了书房的门口。

“王大人有什么话?”我问。

“王大人脸色很不好看,”游七小心翼翼地说,“他要小的转告老爷,说老爷您志在宰辅,要保重贵体。”

“都有谁在场,你可看到?”我又问。

“这……”游七支支吾吾,“大概、大概有五六人吧,小的不认得。不过我临出门时听到王大人叫一个人‘仲芳兄’,其他小的就不知道了。”

仲芳?那不是杨继盛吗?他的字就叫仲芳。和我、王世贞是同年。不过杨继盛在留都南京任职,到北京干什么?

“老爷。”见我沉思不语,游七低声叫着,“该用饭了。”

“你去吧,”我挥了挥手,“记住,日后要耳聪目明,腿快嘴严!”

吃完晚饭,我照例把自己关进书房。往日此时,我多是读些关涉国朝典故和时政的书;时下,读着这样的书,心里却很不踏实。不自觉地,就从书柜上拿出了《周易注》和《抱朴子》,一时拿不定主意先看哪一本。前者是东晋玄学家王弼的著作;后者是南朝时葛洪的道学名著。

严嵩升任首辅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圣上居住的西苑,于内阁直庐旁,专门为因擅写青词而破格拔擢的袁炜和新科状元李春芳建造了青词房,随时蒙圣上召见,提供青词。一时间,修玄崇道的气氛,迅即浓厚起来,撰写青词蔚然成风,官场新进们更是在加紧补习这方面的功课。严嵩、徐阶都把精制青词作为第一要务。况且,圣上在御批和召见臣工时,常常使用玄学典故术语,使人如坠雾中。这固然不是名教圣经,但却是现实存在。谁又敢公开说,这与孔孟思想、程朱学说不是一脉相承?只能说这是对名教的继承和发展,当今英主的伟大创造。严嵩就在翰林院多次反复强调了这一点。曾其何时,夏言一边不得不撰写青词,一边却又牢骚满腹,视为负担,表示藐视,这是不是他倒台的原因我不敢断定,但至少可以说,没有给他带来好处。

严嵩当国后的第二件事,就是决定编纂道教经典,圣上钦赐名曰《正统道藏》。严嵩亲任总裁,袁炜、李春芳全力专责日常编纂事宜。就在年初,袁炜给翰林院编修、庶吉士们发了一份初步整理的目录,多达五千三百零五卷!要装帧精美函盒四百八十函!为此,户部不得不把原来用于修缮嘉裕关、居庸关、山海关这三关的经费,全部挪作《正统道藏》的编纂和出版之用。至于三关修缮费用,因实在拿不出来,只好由朝廷下文,开征“皇木银两”,用于修缮三关之费。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科场连捷,名教经典已经了然于胸,就不需要再读书了。要读的经典,何其多哉!读了老庄,就以为对道学有了认知,这远远不够用的!”严嵩几乎每次来翰林院训示,都会重复这样的训导。因此,读一读玄学道经,而且是在自己的书房,这是不能不做的了。一查才发现,玄学道教的书,竟是浩如烟海,仅《隋书》里所载,就有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之多。

可是,《抱朴子》摆在书案上,翻了两页,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倘是作为消遣,甚或作为学问去研读,倒可能会津津有味;可是一旦是迫不得已,就油然生出反感来了。

“这哪里是治国安民之学!”我把《抱朴子》高高举起,重重摔到书案上。

“老爷--”随着一声唤,管家游七探进头来,“有客人求见。”

接过游七递上的名帖,我吃了一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