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严府玄机(8)

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 作者:郭宝平


杨继盛沉默了许久,长叹一声,说:“夏阁老一死,佞人当国,必祸及天下,天下灾警必迭至矣!何也?因佞人父子贪婪无度,政以贿成,官以赂授,四方小吏,莫不竭民脂民膏,偿买官之费,如此,则民安得不苦?再则,奸臣当国,小人得志,溜须拍马、善颂善祷、献媚逢迎之风充斥官场,公理公道安在?我杨某与那个佞人,无冤无仇,可是,面对此情,不忍坐视!为国除奸,匡正世风,庶几不负平生!即使因此而罹斧钺,死杖下,也当名垂青史!”

我一言不发,但是目光中流露出赞佩的神情,举杯连敬杨继盛三杯。

杨继盛放下酒杯,紧紧盯着我,压低声音,说:“叔大,咱们兄弟南北呼应,共底于成,匡正世风,垂范士林!何如?”

果然被我猜中了!但与此同时,我的主意也已经打定,所以,就装作茫然的样子:“蒙仲方年兄谬爱,抬举愚弟,愚弟只不过寻章摘句的书虫而已,才疏学浅,焉敢心存匡正世风之奢望!”我并未被杨继盛义正词严的话语所打动,但这不是说,我不为杨继盛的凛然正气所感动。回应着杨继盛真诚期待的目光,我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可奇怪的是,转瞬间,同情甚至是怜悯的情绪,却悄然涌上心头。这使我立即变得冷静,也可说有些冷酷。我扶住杨继盛的一支胳臂,“仲方年兄,你不能再喝了。”

“叔大以为我在说醉话?”杨继盛甩开我,生气地问。

“不、不!”我急忙否认,“不过还是喝杯热茶的好!”说着,便要转身出去。杨继盛伸出手,示意我止步,“请叔大听杨某说完。”

我只得返身坐下。

“无他,”杨继盛低声说,“叔大专责在京搜集证据,联络同志,愚兄则在留都发展同志,预为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南北呼应,上疏论劾,造成此等声势,不怕奸臣不倒!”他盯着我的脸,停了一会,“叔大若以为不妥,可不具衔,只要私下帮愚兄秘密搜集证据、斧正文字即可。一切概由杨某一人承担!”

我不可能再回避了。但我又不能欺骗杨继盛,也不想造成我张居正参与杨继盛倒严行动的印象;可如果我直截了当拒绝杨继盛,岂不落下懦弱、苟且的名声?于是,就以试探的语气说:“兹事体大,是否听听存翁徐老师的主张?”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揣测,以徐阶的性格,是不会同意杨继盛冒此风险的,这样,我就可以顺水推舟地解脱了。

杨继盛摇摇头:“我杨某只认公理,不复他顾,亦与他人无涉!”

“可,一旦发动,即使老师事先并不知情,同样也会受到怀疑,”我坚持自己的看法,强调说,“倒不如要他与闻的好,也利于老师作好应变的准备。”

杨继盛拿过酒壶,自斟自饮,连喝了好几杯,我不得不拦住他。

“不必了,”杨继盛有气无力地说,充满了失望、惆怅,“杨某自己干好了。”说着,站起身,摇摇晃晃地向门口走去,临出门,他扶住门框,像哭似地笑了几声,“叔大,我喝醉了,我今晚什么也没有说!”

“今晚,一……一叙契阔……别……别情,当然要……要一醉方……休啦!”我也装作醉醺醺的样子,说。

游七见状,忙上前扶我,我给他使了个眼色,游七会意,把杨继盛扶上小轿。

我向杨继盛深深一揖,目送着小轿消失在漆黑的夜幕里,如释重负地长出了口气。

“刚才谁来过?”我突然问正要转身进屋的游七。

游七张着嘴,露出惊诧的表情。

“杨继盛来过张府?”我盯着愣在那里的游七,又问了一句。

游七似乎明白了,机灵地一笑,“杨继盛?没有听说过,更没有见过呀?他是哪家亲戚?”

“好!”我重重地在游七肩头拍了一下,夸奖说。游七打了一个趔趄,却得意地伸了伸舌头。

我仰望夜空,团团乌云,随着阵阵秋风,低低地压了过来,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