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义士杨继盛(2)

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 作者:郭宝平


只半天功夫,严嵩领衔的内阁公本和袁炜撰写的青词一并送达御前。

“化狮为龙?”圣上看到呈来的青词,又看了严嵩呈报的内阁公本,立即转忧为喜:“这个严嵩,就是会办事,不像那个夏言,总是自行其是,从来不考虑朕的想法!嗯,这个袁炜,不愧是青词高手,国中一支笔嘛!”

这些话,冯保转身就去向严嵩通报。严嵩正在埋头审阅礼部、鸿胪寺呈报的为虬龙斋醮并丧礼仪程,提笔在“虬龙棺木,拟用上好楠木制作”一句话中,加上“并以黄金镶裹,一应费用,拟从治河专款中支出,户部知道”一行字,刚要交文吏送出,见冯保进来,忙起身相迎。

冯保原原本本地把圣上的话,说与严嵩听,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圣上说这些话时的表情举止:“万岁爷笑了,都好几天了,这还是头一回呢!”冯保宽慰异常地说,“不过,这些话,万岁爷并未教小奴转告老先生的。”

严嵩长出了口气:“哎呀呀,这就好!这就好!老夫终于可以睡一觉了,公公有所不知,得知圣心怀忧,老夫几天来片刻未眠呐!”说着,向文吏使了使眼色,文吏立即会意,把一锭银子,塞进冯保袖子里。

三天后,隆重、庄严的斋醮仪式在奉天殿举行。袁炜奉圣上之命,代为诵读青词,然后焚烧。随着缭绕青烟,盘腿而座的严嵩低沉的、拖着长腔的声音,在文华殿回荡:“虬龙--虬龙--化狮为龙啦--虬龙--虬龙--请禀报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天下太平、天子康健、万民欢欣--”

严嵩领说一句,跪在地上的大小臣工跟着齐声重复一句,但听到的,只是一片嗡嗡声。

斋醮仪式结束,大小臣工,列队为虬龙送殡,出左顺门、承天门,直至大明门。唢呐声声,鼓乐齐鸣,炮竹震天。

送葬的队伍,最前排是内阁大臣,紧接着是各部院大臣、各寺监大臣,最后是言官和翰林。我和高拱走在送殡队伍的队尾。尽管鸿庐寺礼仪官再三唱呼,可是,送殡的队列还是乱作一团,不成队形。大小臣工,有的满脸无奈,有的骂骂咧咧,有的嘻笑嘲讽,也有的一脸肃穆。我却在暗自思忖着,以严嵩的老练,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是大失人心的,何以非要如此呢?是当局者迷,还是以奇制胜?

“荒唐啊!荒唐啊!”高拱低声说,“堂堂朝廷百官,为一条死猫治丧送殡,真是天下奇闻,亘古未有,空前绝后!我辈参与其间,有何脸面向后世子孙交待!”说着,声音竟至哽咽。

高拱虽给人以威严之感,实际上却是性情中人,此刻,高拱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竟然流起泪来。

“哭有何用?”是礼科给事中魏学曾的声音。魏学曾字启观,是高拱的同年,他个子高大,与高拱有几分相像。他走在我和高拱的前面,可能是听到高拱的议论,回过头来狠狠地说。

“启观,启观--”高拱连连叫着魏学曾的字,“如何面对?如何面对?”

“是可忍,孰不可忍,魏某身为朝廷耳目风宪之职……”

锣鼓响器声淹没了魏学曾的声音。

2

夜色深沉,京城的百姓已经睡去,街道上冷冷清清。我坐着游七从轿铺雇来的小轿,悄悄来到徐阶的府邸。在东侧门落轿,轻叩三声门环,就有家院径直把我带进了徐阶的书房。

晚饭后,我正在书房读书,徐阶差人召我进府,嘱咐此番前来,宜“潜行”。听了这话,我既紧张又兴奋。说紧张,是因为“潜行”二字,表明非礼节性交往;兴奋是因为感到徐阶把我当成了值得信任之人。不过我对徐阶“潜行”之嘱,多少还有些不以为然,什么事还至于如此诡秘!但我还是按照徐阶的意图,直待到夜深人静,才另雇小轿,独自一人前往,依约走了侧门。

走进书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徐阶左手雕花梨木椅上的杨继盛。恍然间,我似乎理解了徐阶嘱咐我要“潜行”的原委。

杨继盛表情依然那样严肃,看不到半点提升后所应有的喜悦之情。

这是杨继盛调到北京后,我第一次见到他。我隐隐感觉到,杨继盛的升调,是徐阶暗中转圜的结果;而徐阶之所以急于调杨继盛入京,很可能与他知道了杨继盛的打算有关。

在杨继盛那次突然到府造访的第二天,我就把经过悄悄禀报了徐阶。听完我的叙述,徐阶没有说话,似乎是在听一个熟悉的故事,引不起他的震动。过了好半天,徐阶才郑重地说:“记住,务必不能参与其间。”忽然又像想起什么似的,说:“哦,杨仲方在留都做得怎样?据闻颇有人望?”我一时未听出徐阶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但很快我就明白了。几个月后,杨继盛由南京兵部调回了北京,任兵部员外郎。由南京调北京,这本身就是一种升转,何况还由正六品的主事,升任五品的员外郎,这种升迁超出了常规,如果没有徐阶从中转圜,是不可想象的。

徐阶是夏言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并没有因为夏言的垮台而受到牵连,反而升任礼部尚书。这要得益于徐阶的老练。我曾经亲耳听到夏言对徐阶所表现出来的谨小慎微、圆滑润通颇为不满,但不正是徐阶收敛英锐之气、谨小慎微、圆滑润通,才会有今天的结果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