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还不是爱情,那么请你坐下来,详细地给我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爱。
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就得出结论,历史上所有的包办婚姻、所有的门当户对的婚姻甚至是绑架来的婚姻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从某种程度上说,韦伯斯特一家是幸运的(当然,他们也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不过有一点韦伯斯特一家和赫蒙族人是相同的,那就是虽然在婚姻开始的时候缺少情感的交流,但是经过了多年的共同生活,最终他们还是找到了自己的爱情。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尽管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某个特别为你定制的完美的另一半,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也许就生活在你身边),会牵起你的手。然后你们可以一起生活和工作,共同期待幸福和爱情的到来。
在结束下午在麦家里的拜访之前,我又对那位瘦小的赫蒙族老人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再一次把她弄晕了。
“你的男人是个好丈夫吗?”我问道。
老太太让她的孙女把问题重复了好几次,好确保自己没有听错:他是一个好丈夫吗?然后她困惑地看着我,仿佛在反问我说:“你住在山上,山是由石头堆起来的,那么它们都是些好石头吗?”
她能想出的最佳答案是,她的丈夫既不好也不坏。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叫做丈夫的人。当她谈起他的时候,就仿佛是在描述一个叫“丈夫”的职位,甚或是某个物种,而不是一个需要特别珍爱或者憎恨的人。“丈夫”这个角色的含义相当简单,就是一个需要完成很多任务,并且与你共度此生的男人。这个人就和其他女人的丈夫一样,除非你的时运不济,碰上了一个没用的家伙。最后,老人甚至告诉我,女人嫁给哪个男人并不重要,因为除了极个别的以外,每个男人都是一样的。
“那是什么意思?”我问道。
“大部分时间里,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她解释说,“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
其他的赫蒙女人都点头表示同意。
各位读者,请允许我在这里稍微停顿一下,稍微弄明白一些事情好吗?
无疑,现在想学赫蒙族人太迟了。
上帝保佑,现在就连效仿韦伯斯特一家都来不及了。
我出生在20世纪末的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里。和这个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人一样,从小就被家里人寄予厚望。我的父母坚信自己的孩子拥有不寻常的天赋和梦想(他们既不是嬉皮士,也不是激进分子,事实上还两次把选票投给了罗纳德·里根)。我的天分极高,从小就与众不同,与我姐姐不一样,与朋友们也不一样,甚至与所有人的都不一样。不过我并没有就此而受到溺爱,因为我父母都相信,一个人的幸福才是重要的。我应该学会如何利用天分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必须要补充一下,我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在不同程度上笃信着一个信条。除了我们当中最保守的家庭,或者是最近才移民到这里来的人,我认识的每个人都遵循着这个信条。无论我们有什么宗教信仰,也不管我们的经济状况如何,大家都对这种观点深信不疑。而就我个人看来,这个观点非常具有现代意义,完全符合西方社会的要求,它可以被精确地总结为:“管好你自己。”
我不想暗示赫蒙族人不关心自己的儿女;相反,在人类学的圈子里,他们恰恰是以构建世界上最特别的爱心家庭而著称。但是这显然不是建立在一个个人至上的社会基础之上的。和大多数的传统社会一样,赫蒙族家庭的中心并不是“自己”,而是“你在群体中的角色”。因为这个村子里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男人有男人的事情,女人有女人的事情,而每个人都必须各尽所能,各司其责。如果你可以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你就是好样的,你可以在晚上安然地入睡,而完全不必对生活或者别人期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