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结婚祷告一辈子吧(3)

一辈子做女孩Ⅱ:承诺 作者:(美)伊莉莎白·吉尔伯特


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在基督教的早期著作当中,这条声明随处可见),我都会想到自己的朋友和亲戚,他们都是基督教徒,尽管他们不遗余力地过着清白的生活,可惜大都以离婚收场。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这些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因为婚姻的失败违背了神圣而古老的基督教义的训诫,因次陷入深深的内疚之中。虽然我的家庭并不是那种正统的信徒家庭,但在我自己离婚的时候,也曾经一度感到难以自拔(我父母是温和的基督徒,我的亲友们也没有在我离婚的时候横加干涉)。即便如此,当婚姻结束的时候,我记不得曾有多少个夜晚难以入睡,不知道上帝会不会因此而怪罪我。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处于极其烦躁的状态,感觉自己不仅非常失败,而且还好像犯了罪。

这种羞愧的感觉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使我彻夜难眠。但是我也承认,在那几个月痛苦的道德折磨中,我也一点一点地了解了基督教对婚姻长达几个世纪的敌视,这非常有用。“停止你愚蠢的家庭责任吧!”这是当时一位英格兰牧师的教诲。直到十六世纪,我们今天所说的家庭观念依然饱受抨击。“因为就在那下面,隐藏着愤怒、混乱、痛苦、可怕的虚伪、嫉妒、怨恨,还有邪恶的猜忌!”

而就连圣保罗①[1]本人,在他那封些给哥林多教会的著名书信中也写道:“男人亲近女人乃是非之源。”不管在何种情况之下,圣保罗坚信,男人亲近一个女人永远都是不对的,即便是他自己的妻子。如果按照圣保罗的意思,所有的基督徒都应该像他一样恪守独身(“我愿众生皆如我一样。”)。但他还是理智地意识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于是他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基督徒应该尽可能不结婚。他告诫那些未婚者永不结婚,还要求那些丧偶或离婚的人放弃在有生之年寻找另一半。(“你若没有妻子缠着,就不要求妻子。”)在每一个可能的情况下,圣保罗要求教众约束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过一种清心寡欲、离群索世的生活,像在天堂里一样。

不过他最终也不得不让步,“但是如果他们无法控制住自己,那就让他们结婚吧,毕竟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或许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勉强的婚约了。不过它也让我想起了斐利贝和我刚刚许下的誓言,毕竟与其被驱逐出境,倒不如赶紧结婚为好。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人类就不再结婚了。即便最虔诚的人们也有例外,大量早期的基督徒们还是拒绝响应禁欲的生活,他们先是发生性关系,进而在没有任何教会允许的情况下结婚(通常都是这个顺序)。在基督死后的一百年间,西方世界的夫妇们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结合(包括了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以及日耳曼人之间的通婚),然后在乡村和城市的人口登记文件上标注为“已婚”。当然,这些夫妇也会有离婚的时候,而欧洲的法庭对此出乎意料的宽容。(举个例子说,10世纪的威尔士女性在离婚的时候,甚至拥有比700年后美国清教徒的女性还多的权利和家庭财产)通常,这些夫妇还会再婚,而后争论起对财产、耕地或者是子女的所有权。

--------------------------------------------------------------------------------

[1]①原名保罗。保罗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保罗是第一个去外邦传播福音的基督徒。他被历史学家公认是对于早期基督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可称为基督教的第一个神学家。基督教在希腊、罗马的迅速传播,与保罗的多次远行传道密切相关。《圣经·新约》中的《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腓立门书》等为其所撰,被称为保罗书信,构成了《新约》的主要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的重要文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