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异族通婚
这一条使我感到十分的沮丧:你和你的伴侣的种族、年龄、民族、宗教、文化背景和职业越不一样,你们离婚的可能性就越大。异域的风情确实引人入胜,但总有你无法忍受的一天。社会学家猜测,这种偏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社会所纠正,但是现在怎么办?对我和我那年迈的、出身天主教家庭的、南美血统的商人恋人来说,这是第二个打击。
5.社会关系
一对夫妇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越紧密,他们的婚姻也就越牢固。事实上,现在的美国人都不太认识自己的邻居,也很少加入社区俱乐部,或是和亲戚们住得很近,这样就严重地影响到了婚姻的稳定。这是对斐利贝和我的第三个打击。当我读着这篇报告的时候,我们俩正待在老挝北部的一个破旧的旅馆里。
6.宗教信仰
尽管信仰只不过起到很小的作用,但是一对夫妇对宗教越虔诚,他们的关系也就越稳固。在美国,信仰基督教的夫妇的离婚率仅比他们不信上帝的邻居低两个百分点,或许是因为这些虔诚的夫妻结婚的时候太年轻了吧?总而言之,我不知道这些宗教问题跟我有什么相干。如果把斐利贝和我对神学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组成一个哲学名词“迷茫的信徒”。(斐利贝说:“我们俩一个是信徒;另一个则是迷茫的。”)罗斯特大学的报告里没有给出特定的数据说明宗教对婚姻的影响,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就忽略不计了。
7.家庭地位
在传统观念的婚姻中,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不高,生活也过得不甚快乐。而在夫妇双方地位平等的家庭里,男人也会参与分担部分妻子的家务活。对于这件事,我所能说的就是,有一次,我听到斐利贝对客人说,他认为在一个家庭中,妻子的位置就应该是在厨房……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端着一杯酒,跷着脚看她的老公做饭。我是不是可以给这个人加一些分呢?
我还可以再说下去,但是我已经有些头昏脑涨了,我快被这些数据逼疯了。我的表妹玛丽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统计学者,她警告我不要过于看重这类研究报告。很显然,他们读起来艰涩难懂。玛丽还特别提醒我不要被报告中所谓“幸福”的概念所迷惑,因为“幸福”目前还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另外,统计研究显示的只是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比方说,良好的教育和婚姻的稳定性之间),但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互为因果。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冰激凌销售最旺盛的地区,其溺水的比率往往也是最高的。但是很明显,这并不意味着,购买冰激淋可能会让你淹死。它只是说明,冰激淋最好卖的地方往往是在沙滩上,而人们到沙滩上去是因为那里靠近大海。这个冰激凌和溺水的例子就是所谓的逻辑悖论,而统计数据里往往充满了这种悖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一个夜晚,我在老挝读着罗斯特大学的报告,打算在心里编造出一个最不容易离婚的夫妇模板时,我会拼凑出这么一对科学怪人来。
首先,你得找两个有着相同的种族、年龄、宗教、文化背景和智力水平的人,而且他们的父母从未离过婚。然后你必须让这两个人一直等到四十五岁左右,才可以让他们结婚,而且在这之前还不能先同居。确保他们都虔诚地相信上帝,信奉家庭至上的价值观,但两个人都不能有孩子。(同时,丈夫一定要是女权主义的坚定拥趸)他们住在同一个小镇,不用因为自己的高学历而在外从事听起来炫目的职业,有足够的时间和邻居们一起打保龄球、玩牌,度过许许多多诸如此般美好的时光。
问题是你上哪儿去找这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