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时代的结束
日本的关东,古代又被称为东国。如今,它真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国。而最为东国的诞生感到高兴的,其实不是源赖朝,而是远在京都的“后白河法皇”。
这个后白河法皇我们前面提到过,他于1179年被平清盛幽禁于狱中,至今仍未获得自由身。下面就让我们来正式认识一下法皇陛下。
首先,为什么叫他“后”白河法皇呢?这个很简单,因为法皇陛下有个爷爷当年叫做白河法皇,这后来者的称呼前面自然就要加个“后”字了。
爷孙俩的成长轨迹分别是:
白河天皇--(退位)白河太上皇--(出家)白河法皇
后白河天皇--(退位)后白河太上皇--(出家)后白河法皇
现在大家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这祖孙两位天皇为什么一会儿退位,一会儿出家呢?难道有权臣逼迫他们退位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不止是这两位天皇,事实上在这一时期的日本每一位天皇从走上天皇宝座的那一天起,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就是退位。
没错,这是真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古代外戚专权现象十分严重,外戚家通常十分强悍,强悍到外戚都能做到世袭。也就是说,一旦这家出了一个皇后,那下任皇后、下下任皇后……世世代代的皇后都要从这家出,直到有一天一个更生猛的角色站出来,干掉原有外戚家取而代之为止。
因而天皇的位置,向来只是一个摆设。
但是,有些天皇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很渴望权力的。于是这些天皇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外戚不是总管着天皇嘛,那我退位当个太上皇,地位高一等,这样就能与外戚抗衡啦。
所以,日本天皇退位,不是要让权,而是要抓权。当然,当了太上皇便能掌权,这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不过就算抗衡不过外戚,太上皇总还是比天皇说话有力度的。(就是两个都没什么力度的人里边,比较有力度的一个。)
久而久之,太上皇在人们心中就成了真正的天皇,而天皇,反倒像个皇太子。
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日本历史上一段时期内,太子一当上天皇,就迫不及待地退位,因为就事实而言,退位才是真正的即位。
后来由于佛教在日本逐渐深入人心,太上皇以及宫里很多王公大臣都流行出家(我们熟知的平清盛、伊东佑亲等人都出过家),出了家的太上皇,自然就成了法皇。但是大家不要误会,事实上他们的所谓出家不过是混个名号,除了头发要剃光以外其他都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该干吗还干吗。而这其实也不奇怪,日本的佛教本来就跟我们不一样,和尚娶妻生子也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说这后白河法皇出了家,但还是要理俗事。
他的俗事就是他的皇权。
其实,这位法皇比以往任何一位天皇都更渴望权力。他虽有着日本天皇宿命般轻如鸿毛的地位,可是他的身体里却日夜奔淌着一股躁动的血液。他渴望做一位真正的皇帝,渴望在权力与美色中醉生梦死。
法皇这辈子就崇拜一个人,谁呢?--唐明皇。
为了表示对偶像的终极崇拜和向往,法皇甚至把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改名叫“杨贵妃”。
“杨贵妃”的日本真名叫“丹后局”,“局”是日本古代对贵族妇女的尊称,所以“丹后局”也可以理解为“丹后娘娘”。
虽然宠妃改名叫了“杨贵妃”,但幽禁生活却是无法逃避的现实。法皇在狱中用以排遣寂寞的主要方式就是和“杨贵妃”一起唱歌。当时日本最流行的音乐叫做今样歌,是一种古代的通俗流行歌曲。据史书记载,法皇和“杨贵妃”唱起今样歌来,常常可以一整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唱,不停地唱,唱到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来。
是的,他苦闷。
他渴望李隆基那神仙般的生活,他也想带“杨贵妃”到华清池,一睹美人沐浴。他有太多太多的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如一张大网,网得他伸不开手脚,困得他无法呼吸。
在自由亦成奢望的日子里,他将雄心、梦想、抱负全部化作歌声。他要日复一日地唱,无休无止地唱,在声嘶力竭的歌声中,畅想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君王。
就在这无尽的绝望中,东国崛起了。这让法皇再次看到了希望。他希望源氏与平氏互相制衡,最好是两虎相斗,斗到最后,他便有机会坐享渔翁之利。不过这只是他的希望,他并不知道远在关东的源赖朝意下如何。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他唯有等待,擦亮眼睛等待。
源赖朝的想法不得而知,但平大人的想法却是明确的,关东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再也无法眼睁睁看着东国一天天做大做强了。
源赖朝的势力为什么扩张得如此之快?平大人苦思冥想,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支持他的人太多。
源赖朝的兵力几乎都是支持他的武士带去的,这其中不乏平氏倒戈的武士。只要失去了支持,他源赖朝自然就成光杆司令了。
好,就给他来个釜底抽薪。
先从近的开始。
于是1180年,京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清洗运动。
凡是住在京都附近,跟源家沾上点边的武士,随时都要面对这样一种危险:不知什么时候,一伙平军士兵就会冲进你家大门,烧你房子、占你领地、杀你妻儿……当然了,关于你到底是不是真和源氏有关系,这一点既不由你自己说了算,也不因客观事实而决定,主要是平大人看谁像谁就是。
除了武士,还有寺庙。日本的大寺庙一般都有很多僧兵,实力相当强大,当初以仁王和源赖政起兵反平时,京都著名大寺(圆城寺)就曾出兵相助。所以,寺庙也成了清洗的目标。
一大批日本古老的、享有极高声望的大寺庙,在几天之内纷纷毁于烈火之中。其中,唐代曾经接待过鉴真和尚的东大寺和附近的兴福寺,一天之内就烧死僧兵100多人。
是的,所有有可能,或者没可能支持源赖朝的武士、僧人,在一夜之间都被平大人逼得走投无路,只有在平大人鞭长莫及的地方才能找到一线生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同一个地方--关东。
只是平大人并不知道这些。垂垂老矣的平清盛似乎思维已经不是很清晰了,搞了场大清洗,他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
源赖朝,再也不会有人支持你了,你的气数快尽了。
1181年2月,平清盛再次派出一支大军北上,打算一举扫平关东。
这场战斗的结果怎样,我告诉你带队的是谁,你就知道了是平维盛,富士川之战那个平维盛。
但平清盛仍然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看到战争的结局。
1181年闰2月4日,64岁的平清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临终前,他留给儿子们一句话:就算我平家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和源氏斗到底。
平清盛的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死后,平家再无人可以支撑大局。
关于平氏新任家督的人选问题,由于老大、老二都死得早,老三平宗盛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督一职。
平宗盛有没有能力扛起平家这面大旗,这个大家见仁见智,但此人有个难得的优点我们不能不说,那就是宅心仁厚。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跑到狱中,亲手为法皇打开大门,然后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法皇陛下,您快出来吧。这两年多来,委屈法皇您了。”
就这样,蹲了两年大牢的法皇,在平清盛死后不到一个月,就以这种做梦都没想到的方式重获了自由。
然而法皇想要的,可不仅仅是“自由”二字,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梦想。
出来,只是第一步。
赖朝爱卿,你是否是助我完成心中大志的最佳人选呢?
日本的关东,古代又被称为东国。如今,它真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国。而最为东国的诞生感到高兴的,其实不是源赖朝,而是远在京都的“后白河法皇”。
这个后白河法皇我们前面提到过,他于1179年被平清盛幽禁于狱中,至今仍未获得自由身。下面就让我们来正式认识一下法皇陛下。
首先,为什么叫他“后”白河法皇呢?这个很简单,因为法皇陛下有个爷爷当年叫做白河法皇,这后来者的称呼前面自然就要加个“后”字了。
爷孙俩的成长轨迹分别是:
白河天皇--(退位)白河太上皇--(出家)白河法皇
后白河天皇--(退位)后白河太上皇--(出家)后白河法皇
现在大家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这祖孙两位天皇为什么一会儿退位,一会儿出家呢?难道有权臣逼迫他们退位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不止是这两位天皇,事实上在这一时期的日本每一位天皇从走上天皇宝座的那一天起,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就是退位。
没错,这是真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古代外戚专权现象十分严重,外戚家通常十分强悍,强悍到外戚都能做到世袭。也就是说,一旦这家出了一个皇后,那下任皇后、下下任皇后……世世代代的皇后都要从这家出,直到有一天一个更生猛的角色站出来,干掉原有外戚家取而代之为止。
因而天皇的位置,向来只是一个摆设。
但是,有些天皇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很渴望权力的。于是这些天皇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外戚不是总管着天皇嘛,那我退位当个太上皇,地位高一等,这样就能与外戚抗衡啦。
所以,日本天皇退位,不是要让权,而是要抓权。当然,当了太上皇便能掌权,这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不过就算抗衡不过外戚,太上皇总还是比天皇说话有力度的。(就是两个都没什么力度的人里边,比较有力度的一个。)
久而久之,太上皇在人们心中就成了真正的天皇,而天皇,反倒像个皇太子。
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日本历史上一段时期内,太子一当上天皇,就迫不及待地退位,因为就事实而言,退位才是真正的即位。
后来由于佛教在日本逐渐深入人心,太上皇以及宫里很多王公大臣都流行出家(我们熟知的平清盛、伊东佑亲等人都出过家),出了家的太上皇,自然就成了法皇。但是大家不要误会,事实上他们的所谓出家不过是混个名号,除了头发要剃光以外其他都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该干吗还干吗。而这其实也不奇怪,日本的佛教本来就跟我们不一样,和尚娶妻生子也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说这后白河法皇出了家,但还是要理俗事。
他的俗事就是他的皇权。
其实,这位法皇比以往任何一位天皇都更渴望权力。他虽有着日本天皇宿命般轻如鸿毛的地位,可是他的身体里却日夜奔淌着一股躁动的血液。他渴望做一位真正的皇帝,渴望在权力与美色中醉生梦死。
法皇这辈子就崇拜一个人,谁呢?--唐明皇。
为了表示对偶像的终极崇拜和向往,法皇甚至把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改名叫“杨贵妃”。
“杨贵妃”的日本真名叫“丹后局”,“局”是日本古代对贵族妇女的尊称,所以“丹后局”也可以理解为“丹后娘娘”。
虽然宠妃改名叫了“杨贵妃”,但幽禁生活却是无法逃避的现实。法皇在狱中用以排遣寂寞的主要方式就是和“杨贵妃”一起唱歌。当时日本最流行的音乐叫做今样歌,是一种古代的通俗流行歌曲。据史书记载,法皇和“杨贵妃”唱起今样歌来,常常可以一整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唱,不停地唱,唱到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来。
是的,他苦闷。
他渴望李隆基那神仙般的生活,他也想带“杨贵妃”到华清池,一睹美人沐浴。他有太多太多的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如一张大网,网得他伸不开手脚,困得他无法呼吸。
在自由亦成奢望的日子里,他将雄心、梦想、抱负全部化作歌声。他要日复一日地唱,无休无止地唱,在声嘶力竭的歌声中,畅想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君王。
就在这无尽的绝望中,东国崛起了。这让法皇再次看到了希望。他希望源氏与平氏互相制衡,最好是两虎相斗,斗到最后,他便有机会坐享渔翁之利。不过这只是他的希望,他并不知道远在关东的源赖朝意下如何。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他唯有等待,擦亮眼睛等待。
源赖朝的想法不得而知,但平大人的想法却是明确的,关东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再也无法眼睁睁看着东国一天天做大做强了。
源赖朝的势力为什么扩张得如此之快?平大人苦思冥想,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支持他的人太多。
源赖朝的兵力几乎都是支持他的武士带去的,这其中不乏平氏倒戈的武士。只要失去了支持,他源赖朝自然就成光杆司令了。
好,就给他来个釜底抽薪。
先从近的开始。
于是1180年,京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清洗运动。
凡是住在京都附近,跟源家沾上点边的武士,随时都要面对这样一种危险:不知什么时候,一伙平军士兵就会冲进你家大门,烧你房子、占你领地、杀你妻儿……当然了,关于你到底是不是真和源氏有关系,这一点既不由你自己说了算,也不因客观事实而决定,主要是平大人看谁像谁就是。
除了武士,还有寺庙。日本的大寺庙一般都有很多僧兵,实力相当强大,当初以仁王和源赖政起兵反平时,京都著名大寺(圆城寺)就曾出兵相助。所以,寺庙也成了清洗的目标。
一大批日本古老的、享有极高声望的大寺庙,在几天之内纷纷毁于烈火之中。其中,唐代曾经接待过鉴真和尚的东大寺和附近的兴福寺,一天之内就烧死僧兵100多人。
是的,所有有可能,或者没可能支持源赖朝的武士、僧人,在一夜之间都被平大人逼得走投无路,只有在平大人鞭长莫及的地方才能找到一线生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同一个地方--关东。
只是平大人并不知道这些。垂垂老矣的平清盛似乎思维已经不是很清晰了,搞了场大清洗,他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
源赖朝,再也不会有人支持你了,你的气数快尽了。
1181年2月,平清盛再次派出一支大军北上,打算一举扫平关东。
这场战斗的结果怎样,我告诉你带队的是谁,你就知道了是平维盛,富士川之战那个平维盛。
但平清盛仍然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看到战争的结局。
1181年闰2月4日,64岁的平清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临终前,他留给儿子们一句话:就算我平家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和源氏斗到底。
平清盛的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死后,平家再无人可以支撑大局。
关于平氏新任家督的人选问题,由于老大、老二都死得早,老三平宗盛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督一职。
平宗盛有没有能力扛起平家这面大旗,这个大家见仁见智,但此人有个难得的优点我们不能不说,那就是宅心仁厚。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跑到狱中,亲手为法皇打开大门,然后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法皇陛下,您快出来吧。这两年多来,委屈法皇您了。”
就这样,蹲了两年大牢的法皇,在平清盛死后不到一个月,就以这种做梦都没想到的方式重获了自由。
然而法皇想要的,可不仅仅是“自由”二字,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梦想。
出来,只是第一步。
赖朝爱卿,你是否是助我完成心中大志的最佳人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