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终于要直面这样一个人了(2)

当权不过如此 作者:郭宝平


  到了隆庆朝的最后一年,帝国的最高中枢机构里,只有高拱和张居正两个人了。
  
  是的,他们是肝胆相照的“刎颈交”。
  
  但是,张居正不想跳“双人舞”,他的政治理想,就是个人独裁。
  
  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张居正心里也很清楚,要实现个人独裁,就要整垮高拱,而要整垮高拱取而代之,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面对现实,张居正在思谋对策。
  
  借着这个机会,有必要隆重推出高拱这个人了。
  
  以我的看法,有明一代,乃至此前的所有朝代,超过高拱的政治家,是不多见的。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发挥才干的更多机会,“志不尽舒,才不尽酬”,抱恨终天!
  
  以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四百多年前的高拱,我甚至认为,倘若高拱能够继续执政,像后来的张居正那样全权掌握国家达十年之久,那么,中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都是值得思考的。
  
  那就先看以下高拱的简历吧。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和张居正“家世寒贱”(张居正语)不同,高拱乃生于官宦世家。张居正的祖父是“保安”,而高拱的祖父在中央做过司长(当时叫郎中);张居正的父亲科举不顺,考了二十多年以秀才终,而高拱的父亲则是进士及第,在山东、陕西担任过地方官,后来又到中央,担任过相当于现在国务院直属机构“二把手”的职务。
  
  高拱受到严格的家教,基础打得比较扎实,这一点,是张居正所远不及的。因为,“家世寒贱”的张居正不可能有什么严格的家教,虽然读书很刻苦,但是目的性太强――实在没有办法啊,就是为了考试,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性质。估计连“课外书”也很少读,知识面是比较狭窄的。
  
  不过,虽然家庭条件不同,家教和基础不同,但是其他的方面,张居正和高拱,就很趋同了。比如,他们都非常聪明,高拱“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张居正十岁“通六经大义,文字通顺”。
  
  大体上,高拱和张居正,在小小年纪,就迈上了科举考试的“正道”。张居正十六岁中举人,高拱则是十七岁中举人,不过后者是全省的第一名。此后。高拱在科举道路上蹉跎了十三个年头,才考中进士,而张居正则考了两次就中了进士。
  
  此后,高拱的道路,差不多就是张居正的前辙。选为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虽然高拱进翰林院比张居正早六年,但是他们还是交叉了五年。就是说,其中有三年的时间,张居正和高拱,都在翰林院任编修,是同事。
  
  和张居正不同的是,高拱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严嵩、徐阶,都没有特殊关系,也不像张居正那样巴结讨好过严嵩,相反,他甚至还讥讽过这位权势人物。
  
  据记载,严嵩权势熏灼,丝毫得罪不得,高拱却不十分顾忌。有一次,他以韩愈“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的诗句,调侃严嵩在见其下僚时的傲态,严嵩听了不仅不怪罪,反而哈哈一笑。
  
  当然,高拱也没有参与两位主要领导的暗战。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许高拱的祖父、父亲可能与严嵩、徐阶在早年有什么渊源?也可能就是因为高拱很有才华,已经出了好几本书,大家比较公认?反正严嵩和徐阶对高拱都比较器重 ,相与推荐他当了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的老师。
  
  这是以后高拱能够在政坛有所作为的基础。
  
  在裕王府九年后,高拱离开了,主持国子监。以后又担任礼部第一副部长、吏部第一副部长、礼部部长,在嘉靖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即嘉靖四十五年,由首相徐阶荐举,高拱进入内阁。
  
  徐阶为什么举荐高拱进入内阁呢?这也是老资格的政治家的一个手腕儿。
  
  高拱对发展工商业,特别重视。可以说,高拱对朱元璋的重本(农)抑末(商)政策是有不同看法的,甚至是不屑一顾的。他对发展工商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刚刚复出回到北京时,很可能是利用春节的空隙,作为帝国中央事实上的领导核心的高拱,曾亲自到市场调查研究。好像是他一个人微服私访,没有前呼后拥,也不可能有提前安排见谁,教相关群众对来的领导说什么,所以他是很深入细致的,也确实是了解了实情。他和商家交谈,具体了解国家政策、政府管理有那些问题,做生意有什么障碍等等。随后他又亲自撰写报告,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到对市场的具体干预行为,都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应对措施。
  
  帝制时代,像高拱这样作为执政者,对工商业进行过那么细心的调查研究、倾注过那么大热情、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出台改革措施的,可能绝无仅有。
  
  可惜,历史没有给高拱更多的机会。
  
  用大历史观来审视,我可以这样说,高拱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张居正是官僚、政客,实用的保守主义者。
  
  那么高拱这个人,在当时的官场,大家是怎么样看他的呢?
  
  据记载,高拱这个人,相貌瑰奇,为人豪爽。这说的是高拱的外表和性格。但是,据说,高拱虽然相貌瑰奇,似乎不修边幅,胡子特别长也特别多,有“高胡子”的外号。
  
  高拱是廉洁自律的高级领导干部。虽然高拱出身书香门第、干部家庭,本人又没有家庭负担(既无父母需要赡养又无儿子),却“家徒四壁”,生活很简朴。据知情人的记载,高拱家的生活水平,甚至还达不到当时的“中产阶级”的档次,处于“寒士”阶层。这在当时腐化的氛围里,是不多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