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玄机"(1)

万家岭大捷 作者:叶绍荣


1938年6月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部署武汉会战的最高军事会议在武昌中央银行一间宽敞、坚固的地下室内举行。

薛岳刚走进这间特殊的会议室时,就感受到了这里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

蒋介石剃一个锃亮的光头,一身戎装,精神抖擞地坐在长条形会议桌的首席位置,笔挺的戎装上金星闪烁,佩着一把短剑。将领们都知道,全面抗战爆发后,委员长就剃掉了头发,脱下了他心爱的长衫,光头戎装地出现在国人的面前。戎装,表明了他抗战的决心;光头,则显示了他作为军人的超然与淡定。

在蒋介石座位的两侧,依次坐着正在武汉的军委会要员冯玉祥、何应钦、陈诚、白崇禧、徐永昌。

薛岳一看就知道,参加会议的主要是此次武汉会战参战部队军高级将领,他们来自新成立的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他们是:张发奎、王陵基、罗卓英、吴奇伟、俞济时、叶肇、李汉魂、王敬久、欧震、黄维、李玉堂、胡宗南、孙桐萱、庞炳勋、霍揆彰、樊崧甫、郭忏、汤恩伯、关麟征、李延年、陈安宝、卢汉、万福麟、孙连仲、李品仙、刘汝明、廖磊、冯治安、徐清泉、韩德勤、陶峙岳、于学忠、王瓒绪、王敬哉、宋希濂、张自忠、杨森、李蕴珩,此外还有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江防要塞守备司令谢刚哲等。台儿庄大捷与指挥徐州突围的功臣李宗仁,因脸部枪伤发作请假离职疗养而未能出席会议。

这些从前方赶来的将领们,大多刚刚经历了徐州突围,脸上都还带着战场的硝烟与疲惫,但他们一个个军容严整、神态威严。在强敌压境,大战即将爆发的前夜,他们依然精神饱满,镇定自若。耀眼的灯光,辉映着他们闪烁的将星,使他们更添了一种不凡的气度。

望着眼前一张张黝黑瘦削而坚毅的脸庞,蒋介石的心头掠过一丝暖意。从去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至今,这些将领们跟着自己舍生忘死冲杀在战场上,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这一次次刀光剑影的大战,都留下了他们不倦的身影。

“国难将才贵,家富小儿娇。”国难当头,有了这些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军之将才,蒋介石显得气壮了许多。

会议开始,蒋介石首先宣读了军事委员会保卫武汉的决定。然后,他开门见山地作了简要的开场白,他说:

“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现在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武汉若失,我们无颜面对国人,无颜面对世界,因此,武汉必须守,而且必须死守。但是,武汉地理位置特殊,武汉和南京一样,也是无险可依,鉴于南京保卫战最后演成瓮中之鳖的惨痛教训,因此,军委会决定,这次保卫武汉,我们决定大胆改变过去守城阻击的作战方式,把防守作战的重心放置在武汉外围地区。武汉近郊虽无险可守,但武汉以东,北有大别山,南有幕阜山,其地山势嵯峨,林木苍翠,可藏兵百万,阻敌西进。加之又有长江天堑和众多的河流湖泊,可消解日军武器和兵员素质之优势。总之,我们这次武汉会战的宗旨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守之于近,战之于远,正合孙吴兵法之要义……具体的作战计划由参谋总长何应钦给大家布置。”

说完之后,蒋介石朝何应钦点点头:

“敬之,你说说。”

何应钦会意,他起身走到会场正前方一侧的位置,轻轻揿下墙壁上一个红色电动按钮,随着一块红色布帘的徐徐拉开,一幅特大的军用地图,旋即出现在将领们的眼前。地图上一支支犬牙交错的红、蓝色箭头,十分醒目地标示着武汉会战我军布防和即将出现的敌我态势。

何应钦手执一根细长的木棒,一边指着地图,一边说:

“全面抗战已经打了近一年的时间,敌人的作战套路我们基本熟悉。实践证明,我们当初制定的‘以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的方针是正确的。这次武汉会战,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河南、安徽两省南部和湖北、江西两省北部为广阔的外围战场,我们的作战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长江两岸山脉纵横水网交叉及幕阜山、大别山的有利地形,布置重兵,诱敌深入,施行持久战略,争取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具体做法是,在日军进攻线路上,正面给以适当的阻击,然后主力后撤,迂回对日军侧翼进行反击,将来犯之敌回牵,为移驻武汉的机关事业单位、团体、学校、工厂后撤西南大后方赢得时间。不到必要时,决不进行主力决战。”

说到这里,何应钦看了蒋介石一眼,蒋介石点点头,看来,他对这个作战计划十分满意。何应钦受到鼓励,一边指着地图,一边接着说了下去:

“这次武汉会战,军委会作了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武汉会战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委员长亲自挂帅,决定以长江为界,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战场。新成立的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为武汉会战主要参战部队,下辖四个兵团。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由陈诚将军担任,率第一、第二兵团负责江南战场的防卫。薛岳总司令率第一兵团布防于赣北南浔路及其两侧地区,利用幕阜山一带山川湖泊众多的有利地形设阵布防,机动灵活地歼灭日军,确保南昌。张发奎总司令率第二兵团扼守九江至瑞昌线正面,在薛岳兵团的配合下,各个击破敌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由白崇禧将军代理,率第三、第四兵团负责江北战场的防卫。李品仙总司令率第三兵团于大别山南麓及长江北岸布防,既阻敌进攻,又可利用大别山有利地形主动出击。孙连仲总司令率第四兵团在大别山北麓,与第三兵团成掎角之势,互相策应。为此,军委会重新调整了参战部队战斗序列,现宣布如下……”

何应钦落座之后,会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军委会的深思熟虑,一扫将领们心头的阴霾。

与会的将领们大都出身科班,熟读兵书。年龄稍长的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年轻些的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他们的年龄大都在30岁至40岁之间,正值壮岁的他们,正是渴望血洒疆场、建功立业的时候。多年战争的洗礼与锤炼,使他们谙熟装备与兵员素质处于劣势的一方,地形地貌的险峻对他们来说是何等重要,“围地而谋”、“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更是他们百读不厌的经典训条。全面抗战不到一年来,他们经历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之战,这些惨烈的大战、恶战,他们几乎都是在无险可依的大平原上,以劣势的武器与现代化装备的日军鏖战,那惨绝人寰的场面,至今想来,仍不免让他们心惊肉跳。然而,那样残酷的类似血肉磨坊的战场,也没有消解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斗志,相反的,他们却是越战越勇,以血肉之躯抵挡着这群侵入自己家园的豺狼。如今,他们即将奔赴的武汉会战战场,不同于以往的战场,那里有纵横交错的河流山川作为他们的天然屏障,在这样的地方作战,他们进可攻,退可守,挥洒自如。因此,他们简直有些神往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