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清华奖学金每月60美元,对于靠奖学金生活的留学生们来说,要交出约30美元,实属不易。赵元任和其他一些发起人试图靠省吃俭用、节省开支来支持它。赵元任与康乃尔大学的同学任鸿隽发起“吃经济饭”比赛。他回忆:“有一次一天吃5角钱,另一次一天吃3角5,不久我们两人全都得了感冒而睡倒。”赵元任追忆当时餐费的最低记录是每天2角3分。赵元任为节省更多的钱来支持《科学》杂志。“在一段时间内,午餐时只喝汤与苹果馅饼,以至于营养不足而病倒了。”据赵元任《口述传记》Oral History,1977年加州大学出版。
赵元任和胡明复、任鸿隽、杨杏佛等9位发起人,为使科学社与《科学》杂志迈出第一步,付出了极大热忱。不到几个月,社员增至70多人,股金也集到500余元。1915年元月《科学》终于在上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的生活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11岁到武昌读书。
20世纪初,湖北省在洋务派大员张之洞主持下,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大约200多所,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仅武昌一地学生达5千多人。1910年秋天,闻一多考取两湖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校。1912年即中华民国元年秋天,闻一多进入北京西郊清华学校,同学都在13岁上下,有42人。1922年7月闻一多23岁时赴美国留学。
当时的“庚款留美学生”,每月发给80美金的生活费(1圆美金可兑换银圆1圆3角)。
闻一多在1922年暑期就到了芝加哥美术学院。他跟老学友钱宗堡、罗隆基三人合租一处房子,8月9日他在家信中写道:
“今年在芝加哥已与美国生活接近……。现在寓所系新租房子,同居者钱君(宗堡)而外,有罗君隆基。……此处房租三人只每月45圆美金(合每人15美金),每日在饭馆吃两餐饭;每餐约需三、四角美金,刚吃完了不过一两点钟就饿了。但一动用就合中国钱一串多。”
同月家信又说:“在国时每贱视金钱以为不足吝惜,来此竟以日计算囊中尚余多少,明日当耗多少,战战兢兢惟恐浪费,回思在家与家人为此问题争执,不觉自笑亦自悲。盖曩在清华无饮食之忧,有钱一日可挥十数金,无钱镇月不用,亦常晏如。……呜呼,肉体生活之真经验从兹始矣。” “我们三人住两间房子,每月租钱22圆(合每人73美金)。房子甚讲究。”
1922年10月15日家信中,闻一多谈起准备在国内自费印行诗集《红烛》的事宜。他委托创造社的朋友郭沫若等,交给上海泰东书局办理。他预测印费100银圆左右,如果售出200册就能收回成本 --
“在国内的朋友们屡次写信来催我将诗集指《红烛》。付印。我也想我该早点进行,但经济方面颇不易解决。大概照寻常的诗集底格式印起来总须百圆。我颇想将月费中节省之数作此资本。但照现在的成绩,每月才能省5圆(美金)。 现在1圆美金才能换1圆3角银洋。故若凑成全数颇费时日。我不知兄处或二哥处能否暂凑半数,期于年内出版?《草儿》售洋8角,《冬夜》6角,《女神》5角5分。我想我若售6角,2百本即能够本成本共120银圆。了。我想至少8百本容易卖掉,其实此种书决不致这样难售。”
他在1922年10月28日家信中说:“近来的日子并不算苦,但说起来似乎有点寒酸。为省钱起见,我们三人每天只上饭馆吃一顿饭。其余一顿饭就买块面包同一盒干鱼,再加上一杯凉水,塞上肚子便完了。这样顶多有两毛钱(美金)就够了,若在饭馆,至少也要3毛钱。但是无论怎样苦,我决定每月不多不少要省下5块钱(美金)。若有多的钱剩,我就送给书店底老板罢。因为阔的饭我吃不起,阔的书我非看不可。大概在《红烛》未能出版以前,我省下的钱不能寄回。《红烛》卖的钱同他种著作底收入,统归家中子弟教育费之用。请家中不要着急,书呆子快要收利钱了。”
闻一多准备节省他的留学官费(美金),兑换100银圆作为诗集《红烛》的印费。这时美金兑换银圆的比率有所升值。1923年1月5日家信中又说:“兹已寄美金30圆与十哥作《红烛》印费,请他转交书局,(下月)少则寄25圆归。美金价钱现在很好,统计可以寄归之数,至少55圆,可以换银洋百圆之谱……”
闻一多诗集《红烛》可得稿酬80银圆。1923年9月12日家信中说:“实秋信言沫若已允赠《红烛》酬资80圆。……” 1923年中秋前一日家信中又说:“《红烛》据实秋云目下当已出版,酬资80圆,已托十哥领取,不知到手否?泰东本窘甚。沫若等为文亦无规定之价格,惟每月房饭钱向泰东支取,尚不及百圆。故目下彼等不能支持,皆有离沪之意。……实秋已被邀入创造社。我意此时我辈不宜加入何派以自示偏狭也。沫若等天才与精神固多可佩服,然其攻击文学研究会至于体无完肤,殊蹈文人相轻之恶习,此我所最不满意于彼辈者也。”
诗集《红烛》印成,样书质量不佳,闻一多很不满。1923年11月家信中说:“泰东曾寄《红烛》10本来。排印错误之多,自有新诗以来莫如此甚。如此印书,不如不印。初出头之作家宜不在书贾眼里。人间乃势利如此,夫复何言!80块钱拿到手否?”
12月10日家信又说:“……此处为科罗拉多大学之寄宿舍。房租每月7圆(美金)。从前寄寓人家每月15圆。我与实秋皆来此,并自己做饭。我们买了一个电气炉子,费美金8圆余。拟每日至少做一餐饭,算来如此每月只需钱20圆(美金)。若更宽算与房租合计亦不过30圆,比从前少20圆。自己做饭既可省钱又可吃到中国饭,此大乐事也。”
闻一多1924年6月14日家信表示:“若徒为家庭谋利益,即日归国谋得一饭碗,月得一、二百金之入款,且得督率子侄为学做人,亦责任中事。”1920年夏衍在日本留学
夏衍原名沈端先(端轩),1900年10月生于浙江杭州,1914年他14岁,到染坊店当学徒。期满以后,每个月可以有2块银圆的工资。1916年他进了中学,伙食费、书籍费、学杂费一共不到5圆,不久转入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5年制)。
1920年沈端先从工业学校毕业,由学校保送到日本报考官费留学。先发预备费200银圆(当时汇率中国1银圆=12日元),到日本的交通费轮船3等舱、火车3等座,一共只要几十圆。
19世纪20年代初,留日学生每月官费60银圆,折合75日圆左右。日本生活费用,在东京的小饭馆里,一碗汤面5钱(合中国4分银圆),一份牛肉盖浇饭10钱(合中国8分银圆),所以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比较宽余,每月除了衣食住行以外,还可以买些书籍用品等等。
中国公派留日学生每3年发一次旅游费,大约80~100银圆。1920年前后,日本出版界“圆本”流行,这是一种文史哲丛书,每月出版一本,每本定价1日圆。当时沈端先每月节省1日圆,订购了一整套世界戏剧名著。日本人主考庚子赔款留学生
日本也把一部分庚子赔款在日本特约五个高等学校,即第一高等(考进一高还可直接升帝国大学)、高工、高商、高师及千叶医专五校,招收中国学生。只要能考入这五个高等学校中的任何一个,除一切都是官费外,每月还给40银圆生活费,将来升入帝国大学每月给80银圆生活费(1928年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