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待遇又有提高。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月薪起点为80圆。
又据高梦旦记录,20~30年代商务编译所校对者月薪50银圆,抄录员月薪30银圆。
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往往以学历定待遇。第一等是留学欧美的毕业生,月薪高达200~250圆;第二等是留学日本的毕业生,月薪可达120~150圆,这都高于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月薪起点80圆)。不过,根据工作的成绩,薪金可以逐年提升。“经济自立”的觉醒
当时的作家、编辑、学者们跟出版商之间也有许多复杂的矛盾。
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郑振铎,20世纪20年代在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月薪100银圆(相当于今人民币4000元)。他在上海闸北租赁了一所大房子,一半自己居住,一半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活动场所,或开会、或谈天、或听留声机。聚会多数在晚上或节假日。
1923年1月初,有次交谈时郑振铎感慨说:“我们替商务印书馆工作,一个月才拿百圆左右,可是出一本书,印书馆里就可以赚几十万圆,何苦来!还不如自己集资办一个书店!”
大家表示同意,又讨论了几次,决定每人每月从薪金里提出10银圆,储存银行生利,集资到一定数目时,便可自己出书。当时约集10个人,有郑振铎、叶圣陶、沈雁冰(后来的茅盾)、周予同、王伯祥、胡愈之、顾颉刚、谢六逸、陈达夫、常燕生,由顾颉刚任会计。
周予同为此社起名为“朴社”;因为他听了钱玄同的课,非常欣赏清代的“朴学”。接着俞平伯、吴维清、潘家洵、郭绍虞、陈乃乾、朱自清、陈万里、耿济之、吴颂皋等入社。
顾颉刚1923年2月20日在通信中说出了他们(以及中国新兴知识阶级)的“一不靠官、二不靠商、自食其力、自行其是”的理想:只希望著述上可以立足的人得终身于著述,不受资本家的压制、社会上的摧残。我们的生活,靠政府也靠不住,靠资本家也靠不住,非得自己打出一个可靠的境遇就终身没有乐趣了!这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阶级在“经济自立”问题上的觉醒。
1924年胡适和陈独秀决定跟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努力周刊》,由“新青年”同人高一涵任编者。当时在《晨报》上刊登了广告,准备办成系列性的刊物,还要出版《努力月刊》。但是这个广告没有兑现,读者来信询问其中究竟。
《晨报副刊》1924年8月28日发表了高一涵的答复说:《努力月刊》之所以胎死腹中,是因为跟商务印书馆老板有分歧,生意经没有谈妥:“叫我们出来为三圆钱五圆钱去替那些持商务印书馆股票的人挣红利,老实说心中总有一点痛!所以我……不得不暗地里抱着不合作主义了。”
此答复见报以后,胡适赶紧出面在《晨报副刊》9月2日澄清说:他当初和陈独秀决定让商务印书馆出版《努力》,一方面是商务经理们主动要求,另一方面是他们的条件比较合适。商务不仅给作者们支付稿酬,使得“穷作家”能有些补贴;商务还决定:杂志如有2000份以外的销量,编辑部有版税二成和广告二成的提成,从而帮助辛苦的编辑同人。最后胡适说:“以一个几百万资本的大公司,破例的经营这三个铜子的生意,是谋挣红利吗?”顾颉刚在商务的待遇
1920年,顾颉刚27岁时从北京大学毕业。当时对于职业他可以有几个选择,一是担任图书馆馆员,起点月薪为50银圆;二是担任北大预科教员,如果每星期担任6个钟点课,每个钟点3圆,月收人可得72银圆。他为了满足自己对于历史学研究的爱好,选择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同时在北大研究所兼职。
由于在苏州老家的祖母病危,顾颉刚于1922年3月请长假归家,他在北京图书馆和研究所的职务均请人代理。
当时教育部颁布新学制,将中学五年级为初中及高中各三年。于是经胡适介绍,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纂新的初中本国史教科书,可以在苏州家中工作,预支酬金每月30银圆。
1922年12月初,顾颉刚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做“专任编辑”,每日上班6小时,与叶圣陶一同编写《初中国语》教科书,又协助王伯祥编写《初中本国史》教科书,约定月薪100圆据顾颉刚1922年11月30日给胡适的信。。
1923年底,顾颉刚离开上海商务印书馆,回到北京大学研究所任职。
每年年终的“花红”
除了月薪,商务印书馆职员每年还可分一些花红。不过,花红等级很多,差别很大。
20世纪20年代初,商务的一些股东得到了如下的花红据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第456页。:
姓名职务1921 年1922 年1923 年1924 年鲍仲言总经理8000 圆9000 圆7000 圆6750 圆高翰卿监理8000 8000 7000 5950张元济监理8000 8000 7000 5950李拔可经理6000 7000 7500 6370王显华经理6000 7000 8500 7225高梦旦所长6800 7000 6500 5525王云五所长8000 4000 5000 4250而一般职工所得“花红”大约为一个月的薪金(职员)或工资(工人)。这有时称为“每年的第十三个月的年终分红”。商务印书馆的劳资纠纷
1920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发表的廖维民《上海印刷工人的经济生活》一文中列举上海印刷业工资情况说--有月工与包工之分,月工是按每月所订定的工资发给,都在15圆以下,包工是休息日和生意清淡时没有工资,他们的工资更少。
综合上海几十家(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工钱分三等:头目20圆至50圆;下手10圆至30圆;学徒1圆至10圆。女工只有摺书、订书二种。摺书:洋装(即洋纸)摺一页的,每千页20文;二页的每千页50文;三页的每千页70文;四页的每千页90文。本装(即本国纸)每千页7文,也有每千页9文的。钉书:本装一本5文,洋装稍高。摺书最快的,每月可得十几圆的工钱,普通每月可得五六圆,初学者,每月只得二三圆。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提高了劳动者的觉悟。8月22日商务印书馆职工会发布了“总罢工宣言”,要求提高经济待遇,举行了第一次大罢工。罢工宣言指出:“馆中亦每年有所谓花红者,在几个当局,确实可以称为花红(例如经理月薪三百圆,而年得花红二三万圆);在我们薪水小者,却也可叹(月薪十余圆者仅年得花红十余圆,甚有不足薪水一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