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口大户生存调查 (6)

出口生死劫:中国出口的谋与变 作者:CCTV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戴敏君告诉我们,柬埔寨工人每个月工资大概在65~70美元,合人民币五六百元。除此之外,在柬埔寨制造的产品在一些国家还享有低关税、免赔额等政策。这也是纺织出口企业降低成本、拉开产业战略层次的机会。

在无锡,记者住了一个星期,走访了四家纺织品出口企业,印象最深的就是光明集团赵启文。老赵已经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纪,但他有点不甘心,因为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把企业放下,把两千多员工放下,他舍不得也不愿意。临行之际,他一再向我们表示,对于重建国内品牌、走出危机心里没底,可是“不管怎样,人在阵地就在”。

除他之外,做面料的朱国民也有感慨,相对无锡上千家纺织同行,他的日子过得出奇的好,虽然他也说,由于种种原因丢了韩国市场订单,但却在欧美市场及时抢回来了。最后我们借用他的一句话,送给时下布码头里里外外的纺织企业一句心得—“你要拿出新东西,才能敲开人家的门。”

出口备忘

2008年1~8月份,纺织企业利润两极分化,69.97%的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只占全行业的1.77%,平均利润率下降到0.10%;而剩下30.03%的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2.85%,利润率达8.36%。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中国纺织工业要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必须破解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能把危机的‘冬天’变成产业升级的‘春天’。”

伞下多风雨 阴晴谁掌控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是一个号称“中国伞都”的地方,当地生产的伞具销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2008年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2009年一季度订单同比下降15%,产品积压400个货柜。

国际市场萎缩,雨伞大量压港。怎样面对订单减少、产业转移的双重压力?晋江伞业,怎样走出自己的雨季?

福建的制伞工艺可以追溯到唐朝,以涂上桐油的绵纸为伞面,以毛竹为骨架,穿以麻线,可以伸张。到了清朝,当时福建省漂洋过海去谋生的人很多,他们习惯携带一把家乡伞出远门,使得福建的制伞业越来越兴盛,仅福州一地最多时达到300余家制伞商户,产品也随之流传到海外。清朝光绪年间,福州就出口纸伞30万把。福州纸伞工艺细致、经久耐用,在当时就有“双喜”为商标的名牌纸伞。

福建人秉承了制伞业兴盛的传统,几百年过去了,现在福建晋江东石镇生产的雨伞仍然深受海外客商的喜爱,占世界晴雨伞生产总量的23%以上,可是2009年,当大洋彼岸金融危机的风雨来袭,东石伞能撑得住一片晴空吗?

2009年5月8日,被誉为外贸风向标的第105届广交会闭幕,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跌幅16.9%。长单变短单,大单变小单,反映出未来

3~5个月的出口形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