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客居生活:一掷千金造园林

话说徽商 作者:李琳琦


园林是综合的建筑艺术,其主要功能是修身养性、闲适自娱、贯注文人学士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高雅意境。盐商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竭力追求自身在文化上的价值,因此他们不吝巨金建造园林。

当时在扬州的徽籍三大盐商各自拥有三大闻名遐迩的名园,即江春的康山草堂、汪懋麟的百尺醒桐阁、马曰 的小玲珑山馆(即当今的街南书屋,有看山楼、红药阶、透雨两明轩、七峰草堂等景点),史称“后先媲美,鼎峙而三”。可惜这三座园林的当年风貌,只能在故纸堆里显示一斑。幸好现代学者翻检出当年记载盐商张氏“容园”的有关文字:

一园之中号为厅事者三十八所,规模各异。夏则冰 竹簟,冬则锦 貂帷,书画鼎彝,随时更易。饰以宝玉,藏以名香,笔墨无低昂,以名人鉴赏者为贵;古玩无真膺,以价高而缺损者为佳。花吏修花,石人叠石,水木清湛,四时皆春。金钗十二,环倚一堂,赏花钓鱼,弹琴度曲,唯老翁所命,左右执事,类皆绮岁俊童,眉目清扬,语言便捷,衣以色别,食以钟来……梨园数部,承应园中,堂上一呼,歌声响应。岁时佳节,华灯星灿,用蜡至万数千斤,四壁玻璃射之,冠钗莫辨。只见金壁照耀,五色光明,与人影花枝迷离凌乱而已。

这是一幅典型的盐商园林住宅的生活长卷,有此园林美景,就有与此配套的诗书琴画、梨园戏曲、美酒佳人、华灯星灿等。如果将《红楼梦》的一班人马放置其中,那么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大观园了。

据当时人描绘,扬州“城中烟雨胜如山”,园林多达数十处。其中,尤其是南河下盐商聚居区最为稠密,该处有一条“花园巷”,那里是大盐商的住宅区,只见一个个园林紧挨着,全长近两华里,哪里还分得清是谁家的园林大门。即使数数有名园林的主人尊姓,就有不少:黄、江、程、洪、汪、周、王、闵、吴、徐、鲍、田、郑、巴等,他们拥有的园林“莫不斗靡争研,如骖之靳”。

大盐商汪氏的南园已有“深柳读书堂”、“谷雨轩”、“风漪阁”等美景,汪氏还不满足,便设法买来江南太湖石九块,大的高如屋顶,小的有一臂之长。其石“瘦、皱、透、漏”,大洞小洞相穿,别有情趣。有的放置“海桐书屋”,有的立于“澄空宇”,有的在“玉玲珑馆”安置,有的搁放于“雨花庵”。汪氏为之取名为“九峰园”。

扬州私人园林讲究“奇思妙想”,又不失含蓄淡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当时扬州艺术界所追求的“奇”、“瘦”、“巧”等意境,已被融于园林艺术之中。

大盐商有的是钱,建造园林时往往不惜重金邀聘名人大家进行策划。在扬州徐凝门街花园巷东首有一座“双槐园”,是徽商吴家龙的产业,据说是清朝丹青大师石涛的创意。他还亲手搬石造型,堆成一座假山,即为如今“片石山房”中的有名景点。如今还保存着假山和楠木厅,假山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修复,主峰高10米,临池而立;片石奇特,腹藏石屋,故有“片石山房”之称。池南岸有水榭三楹,与假山主峰相对。石涛曾有诗曰:

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澹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

从此诗便可窥寻石涛当年对园林艺术的一番构思,即把环境与人“合二为一”,景中出情,情中显景,达到“清高出世”的意境。

也有人从扬州园林建筑中感受到文人“妙笔生花的匠意”,其“结构如才子笔”。有的直接说道:

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此苏、松工匠断断不能也。

由此不难理解扬州素有“翰墨西林”之称。而这都与“贾而好儒”的徽商的某些嗜好有关。即使不是“满腹经纶”的徽商也不甘落后,追求时尚就是追求“奇灵”的园林风格。

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尤其是乾隆六次临幸邗上,盐商献媚邀宠,扬州城里城外又先后冒出众多园林美景。其中盐商“大哥大”江春斥巨资建造的白塔堪为“亮点”。白塔建于莲性寺内,高30多米,塔下的台阶有53级,象征佛教“五十三参”。白塔塔身分为三层,下层为方形台基,每面有三个小龛,内雕一生肖,共十二生肖。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塔身为圆柱形,犹如古瓶。塔上端称“刹”,呈圆锥形,有十三级,象征佛教“十三天”。塔顶有六角形宝盖,四周悬有风铃,顶端则是一只黄铜葫芦顶。如此规模的白塔建筑自然让江春等盐商煞费苦心,对此,乾隆皇帝心里有数,曾下特诏曰:“朕此次南巡,所有两淮众商承办差务,皆能踊跃急公,宜沛特恩,以示奖励。其已加奉宸苑卿之黄履暹、洪征治、江春、吴禧祖各加一级……程扬宗、程旬、吴山玉、汪长馨俱著名加一级。钦此。”

皇上降旨赏赐,强烈地刺激了众盐商的攀比心理。众盐商的气魄更大了,一心想把扬州建成一个“大园林” ——集天下之名胜。南京、杭州、北京、镇江、苏州等有名景点,都不约而同地移植到扬州,散落在城里城外。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亲眼目睹园林之盛的金安清写道:

扬州园林之盛,甲于天下。计自北门直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

这些园林在城内有数十处之多,并“皆以重资广延名士为之创稿,一一布置使然也”;虽是人工之手,但“匠心灵构,城北七八里夹岸楼舫无一同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