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时逐利捕商机:顺应潮流营造时尚

话说京商 作者:张建明


消费层面新的需求往往是源于某种时尚。商机就在于寻求满足这种时尚的途径。

北京饮食业一向发达,而且新时尚层出不穷,近代素食的发展就是一例。东安市场南花园的“全素刘”就是近代一家以供应素食品而闻名的食品店,在20世纪50年代改名为“全素斋”,至今犹享盛名。

全素斋的创办人刘海全,14岁起就在清宫的御膳房里从师学习厨艺,掌握了宫廷素菜的制作技术。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变,清皇室因避难逃到西安,刘海全也就出宫另谋生计了。他经过仔细筹划,决定自立门户,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宫廷素菜技艺来谋生。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其素菜从明代就开始形成流派,分为宫廷素菜、寺院素菜和素菜馆烹制的民间素菜等几类,其中宫廷素菜最为精致。慈禧晚年时,清宫御膳房素局的厨师就有27人,其素菜经过多年的筛选此时已经达到很高的制作水平,不过享用这些素菜一直是少数皇族官僚的特权。刘海全深信自己的制作技术必定会得到市场认可。

1904年他在东安市场内的正街东侧开设了一个摊位,后来迁到南花园一间小商亭内,以全素刘的牌号经营素菜。经营的主要品种是:炸三角、松肉馇合、素什锦、素火腿等,十几种花样的素食,都是他每天在自己家里做好后拿到这里销售。

刘海全出售的素菜许多都加工成为荤菜的形状,还以鸡、鸭、鱼、肘、肚、火腿、肠等荤菜命名,但原料全都是素的。在此之前,北京市场上无人经营宫廷素菜,刘海全的产品新颖,色、香、味、形俱佳而且价钱公道,所以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尽管南花园是东安市场中比较冷背的地方,但全素刘的素菜却几乎是天天供不应求,很多人专程赶来购买,然而毕竟产量有限,扫兴而归的顾客也并不鲜见。

刘海全除了在东安市场出售素食产品以外,还常受邀为人做素菜宴席,特别是去那些寺庙和有钱的宅门比较多。素菜宴席在北京是有传统的。刘海全的手艺比市面上一般的素菜馆高得多,他会制作近200个品种的素菜,不仅味道好,而且样子酷似真的家禽水产的模样,经常令食者拍案叫绝。这些素菜还可以根据需要配套成不同档次的全素宴席,以适应各式人等的需求。因此,有宫廷菜之名的全素刘的素菜是自成体系的。

全素刘的素菜从选料、配方到操作过程都相当讲究,一切都是严格按照御膳房的程式标准执行的。这样的素菜自然广受欢迎,不仅在京城市民中风靡一时,当时东交民巷的国际俱乐部也每个月四次向全素刘订购素菜,用以招待外宾。全素刘自此也就真正地成了驰名中外的字号。    

在20世纪30年代,素菜一度成为北京的饮食时尚。应该说,全素刘在其中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它即使不是开风气之先,至少对时尚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素刘的素菜因其本身不同凡响的口味,使那些达官贵人在餍足了鸡鸭鱼肉的浓腻后,对这份素净、清爽的饮食产生一份真心的迷恋。而此时的全素刘也随之发展到自己的鼎盛时期。以后有200多种素菜的制作技术流传了下来,成为北京饮食业中一个颇具特色的代表流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