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均衡:供求分析(9)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作者:(美)杰克·赫舒拉发


(1)前面比较了50%的“取走”税与50%的拦截率的效果。但开征50%的税收比实现50%的拦截率要容易得多。事实上,目前酒精税按“取走”法来算远高于50%(即消费者买酒的钱有一半归了政府而非生产者)

根据美国税收改革机构的数据,2002年一瓶精馏酒的价格中平均有60%以税收形式归了政府。;而目前毒品走私的拦截率相信大概只有20%,恐怕不可能达到50%的拦截率。

(2)与拦截走私相比,税收带来收入,可用于反毒品教育或其他用途。

最后要记得,实证分析即使完美无缺,也只能部分解决应该采用什么政策的规范问题。这里面还涉及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虽然一些人只视使用毒品为遗憾之举,认为对之征税已经足以惩罚;但其他人可能认为毒品在道德上是邪恶之物,应与之作战,绝不妥协。

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

政府有时想通过实施价格上限或“冻结价格”(freezes)来压制通胀。相反,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通过一个叫国家复兴局(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的机构来试图实施最低工资的价格管制(价格下限)。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是否能治愈通胀或通缩,这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这里不予考虑。这里的分析是要研究价格管制对市场上特定商品的影响。

图29的图(a)画的是有效的价格上限,限制在P′的水平。(价格上限要有效,就得低于均衡价格P*。)在P′的价格上,需求量Q′d超过供给量Q′s,因此价格有上升的压力。(注意向上的箭头。)但那箭头给上限封堵了。

图29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

与无管制的均衡价格P*与均衡数量Q*相比,图(a)的有效价格上限P′ P*。这时交易量下跌到Q″d,也比Q*少。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供给量为Q″s。因此,有效的价格下限导致JK的“过剩”。例外:如果价格下限得到政府的支持,那么实际的产量是Q″s,过剩的部分由政府购买。如果不存在非法的黑市交易,交易量是多少呢?基本的交易公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就是说,要同时有愿买和愿卖的人才有交易可言。在上限价格水平上,买方想买Q′d的数量,但卖方只想卖较少的Q′s的数量,因此Q′s就是交易量。(注意:交易量不是消费者想买的数量与卖方想卖的数量的折中,它总是二者中较少的那一个。)最后的结果就是图中的C点。CH的距离表示“短缺”,即在合法的上限价格水平上,需求超过供给的数量。

例子26战后短缺与下乡觅食

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主要是以印钞的方式来弥补其巨额财政赤字,并以严刑峻法把价格冻结在很低的价格上限之下,压制由此产生的通胀压力。战争结束后,德国和日本的盟军占领当局继续推行以前的管制体系。但是由于公众手中积累了大量的纸币,管制体系几年后就崩溃了。价格上限变得不切实际,使正常的交易也陷于瘫痪。零售商店里的货架空空如也。

德国和日本都出现了一种下乡觅食的现象。城市居民离城几天去附近的乡村搜寻食物——有时与农民进行秘密的黑市交易,有时则物物交换家庭用品,有时索性就偷窃。据报道,仅一日之内就有900 000人从东京跑到乡下觅食。

1948年,德国在获得占领当局的批准后推行了艾哈德(Erhard)经济改革,通过把旧马克转换成新马克来减少纸币存量;此后很快又废除了价格上限。几乎是一夜之间,商店里再次出现了商品;下乡觅食的现象突然之间就结束了。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德国的国营铁路突然面临财务危机,因为短途旅客量忽然下跌了40%。这一急跌反映了之前下乡觅食的人数是何等巨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