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清”运动的鲜红标志(3)

大突破 作者:马立诚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的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就把“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实右的错误倾向”作为刘少奇的罪状。“一九六二年的右倾”,是指刘少奇支持包产到户。至于“一九六四年的形‘左’实右”,“形‘左’”指的是派出大批工作队;“实右”,指刘少奇否认“四清”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否认“四清”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同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说,在制定“二十三条”的时候,就引起了他的“警惕”。1970年12月18日,美国记者斯诺问毛泽东,什么时候起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搞掉,毛泽东回答说,是制定“二十三条”的时候。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四清”运动搞不下去了。此时的毛泽东对“四清”失去了兴趣,他已经找到了更好的阶级斗争形式,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2月15日,中央发出文件,要求把“四清”运动纳入“文化大革命”

当中,“四清”运动遂不了了之。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754页。

在庐山会议上为农民个体所有辩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在1962年支持包产到户。

“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中,北京市民把家里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铁。

① 转引自叶永烈:《张春桥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97页。

上卷

跌倒与消失

(1949—1976)

★★★

★★★

① 转引自叶永烈:《张春桥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93页。

★★★

★★★

① 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8页。

★★★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51页。

★★★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3—32 4页。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