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确凿的记录当作“间壁墙”
想法通常都被覆盖住了
每个人都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肯定不能都一一去做的。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就像风一般的过去了。那些想要做的事情“啪”地一下浮现在脑海中又转瞬而逝,像泡沫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每一天,跃入我们眼帘的,钻进我们耳朵的风景和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抑或是别人的谈话以及音乐,等等这些,其中又有多少对自己而言,能够真正地打动内心,又有多少能够真正地留在记忆深处,能让自己发自肺腑地感到“是啊!我一直以来就想做这件事情。”
然而,那些瞬间进入你眼帘的车窗外的风景,只不过是短暂的刺激而已,你刚刚形成一个新的念头,就被另一个“想要做的事情”取而代之了。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反反复复地产生与覆盖,为了适应这样的覆盖,人们已经麻木了,不觉得这种覆盖是什么特别的打击,而是依旧老生常谈:“是啊!我从很早以前就想做这件事情的。”每天面对着大发现一次、两次、三次地甚至是更多次地反复重复着,却从来也没有真正放在心上。
而实际上,你正在做的事情对你来说也许只不过是充满苦衷的现实,谋生苟活而已。为此,你需要每天紧张兮兮地盯着闹钟,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磨磨蹭蹭地从床上起来,然后在并不是很喜欢的工作环境中打发着无聊的时间。
通过“把想要做的事情记日记”来消除覆盖
从这种无聊的齿轮式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忘记了想要做的事情,有想法马上就记录下来,并且补充上为什么会想要做这件事情,以及当时的心情。具体一点就是通过日记或者博客,不管什么形式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留有记录。总的原则就是,在“啪”地一闪而过的脑海里涌现出来的“想要做的事情”被日常琐碎生活的齿轮吞噬之前,就立即把它装进语言的船里,放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一提起日记或者博客的话,也许有人就要跺脚了。其实这两种方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说的话,这是在做一种标志,目的是把当时打动你的某种状态、时间放置于某种可以唤回的场所中,不受形式所束缚。更何况,也不是争强好胜地为了某一个人而写下来这些东西。无论是日记还是博客,都是以一种“非公开的方式”不断地持续地写着,想要看的时候,就重新回味一下,这时候也许会多次地有所发现,仅仅因为喜欢就会重复地进行下去。“是啊!我从很早以前就想做这件事情的。”
即便是记录下没有任何意义的戏言,隔天再看的话,在不断反复地阅读中,也会有意外的发现。
我有一个朋友,在手机上不断更新着写博客,将每天的所思所想所观察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他也并不是每天都写,但是用手机写博客他已经坚持了3年了。那一篇篇的“记录”只不过是一行两行地就结束了,很简单、很平常。仅仅10分钟的时间,他站着就能写4篇。有时候好几周也不更新,就那样放着。
像他这样的,我能够判断出他的博客的状况,他把博客以一种“公开的形式”进行写作记录,他的情况属于比较特殊的。考虑到各种风险的话,这种一句话式的博客最好还是应该以“非公开的形式”记录下来比较稳妥。
顺便补充一句,我这个朋友最后他把这三年来积累在手机上的想法付诸行动,他辞去了大公司白领的工作,自己创立了一个小公司。你们看,一点一点不断积累起来的“想要做”的想法最终撬动了沉重的岩石吧。
充分利用每日接触的东西
充分有效地利用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东西是稳定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刚才所说的更新博客的习惯,最好就是用身边常带的手机进行更新,这样的话,就不要选择那些信号接收受限制的场所。另外,还有一种写邮件投稿的博客,即便是在信号不好的场所,也能够随心所欲地写记录。(本书后面将向各位读者介绍如何利用手机进行简单的博客更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