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选择快乐享受危机(5)

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 作者:綦彦臣


 刘蓉在文章中一方面推销他父亲“一室之不治,何以治天下”的观点,一方面得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治学之初就要养成好习惯。人们能改变不良习惯是自我交易获利的重要手段。彭端淑(1699—1779)的《为学示子侄》短文所讲的故事,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短文说:四川西部偏远地区的一穷一富两个和尚,一直希望到浙江普陀去取经,富和尚准备了好几年,还没备够买船的钱,没法实现计划;穷和尚根本没法买船,就自己步行,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取经计划。穷和尚的作为令富和尚十分羞愧,而穷和尚因此名声大振,获得了巨大的无形资产。究竟故事中的两个和尚姓甚名谁,已经无法考证。故事是否为彭端淑教育晚辈而虚设,亦不得而知。重要的是,短文告诉人们:改变过分依赖外部条件的习惯,在有限的资源下去积极地实现自我交易,就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无论刘蓉面对大坑的习惯,还是富和尚攒钱买船的计划,背后都有一个拖延心理。拖延心理,是行为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拖延心理能够产生“麻醉”作用,即人用小小的自我欺骗的方法,来暂时摆脱麻烦或琐碎的事情。人们总希望未来会出现奇迹,这也是彩票行业能够吸引人的道理所在——明明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中奖,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耐心地等待中奖时刻的到来。往往那些最不关心是否中奖的“极少数里的极少数”反而能中大奖。如果不是这个道理存在,也就不会出现银行管金库的几个职员私自动用几千万元现金去买彩票的事情了。人们不仅在重要的事情上等待奇迹,就是在打扫家庭卫生、整理旧衣服等琐碎的小事上,也会出现拖延心理。不过,该做的事情总是要做的。中国谚语讽刺拖延心理严重的人说,“懒汉子压死”、“懒汉子盼明年”,就是如此。懒汉子不愿有序地、分批地做事,在拖延之后,想一下子干完。比如,不愿做假期作业的学生,在开学之前就要拼命地写,好像很勤奋,但差错率很高。更有趣的是搬砖现象:一组人平均一天分别搬完5000块的任务,勤快的人每次搬的量大体一样,还能在额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懒散的人或是一开始多搬,弄得任务完成三分之一前,就出现了严重的疲劳感,或者是别人开始干活了他还不动,等到后来干了,要加大一次搬砖的数量,等到别人已经干完时还没看到希望。“懒汉子盼明年”则是放弃目前能够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机会,试图在下一轮工作中得到较高的收益。中国小农社会时的“草淹庄稼”现象,最经典地说明了其中的道理:雨水比较丰沛的夏季,是秋季收割庄稼(如玉米)较好生长的季节,同时地里的野草一样迅速增长,而雨后几天的时间里,太阳很毒,地里的潮气蒸人,在地里除草是件极为艰苦的事情。懒汉子一类的人就借口保护身体,不认真除草,结果疯长的野草淹没了庄稼。最后是什么局面呢?多数勤快的人家靠丰沛雨水带来的便利,收获了比平常年景更多的粮食,而懒汉子一类的人比平常年景的收入还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