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选择快乐享受危机(7)

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 作者:綦彦臣


福特借助自我交易,完成了与他人的交易,可谓是对旧习惯的革命。凭着杰出的直觉,他判定工人增加工资后会购买汽车,他的“T型汽车”也会增加销量。福特公司给工人涨了工资,也带动了其他公司给工人涨工资,由此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按福特自己的说法是:“每天5美元工资既不是施舍,也不是提高工资水平,而是劳资双方利益均沾,是效率工程。”

2.6都是危机送来的福分    

由丰富经验而形成的个人直觉,固然是增加了自我交易的收益,提高了个人决策的效率,而外部危机亦起着类似的作用。这是因为外部危机带来以往所没有的大量新信息,能够为自我交易提供有益的参照;面对危机,交易者之间合作的愿望加强,信息就更加对称,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源自《孟子?告子》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就是危机给个体带来的益处。不过,中国古代缺乏系统的经济学,特别是缺乏通俗经济学资源,没有任何一位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经济学解释。当然,即便在经济学很发达的西方,也很少有人写有关通俗经济学的文章。自从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的《家政学》开启了经济学源头后,经济学也越来越成为政治学的一个附庸。比如,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1632—1687)把经济学说成是“政治算术”。在配第的《政治算术》一书40多年之后,才出现了美国人富兰克林写的《穷人理查德的历书》。这本书作者用了26年的时间才完成,它是一系列年鉴文章的结集。《穷人理查德的历书》是世界上第一本通俗的经济著作,而且是写给穷人看的。放下这段关于通俗经济学的史话不说,回到主题上来讲,看一下危机促使个人决策高效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就在富兰克林《穷人理查德的历书》陆续发表完一年后,25岁的美国青年海德于1859年3月12日遭遇了重大危机。海德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农民工”,从16岁起就离开农村到纽约给美国共同人寿保险公司打工。他认为自己凭近10年的工作经验,完全可以为公司出谋划策。3月12日(星期六)晚上,海德向总经理建议:开设一家分公司,专门承揽别的公司不愿接的10000美元以上的保单。总经理大怒,当时将他解雇并命令他星期一交出钥匙,结算账目。对于一般的职员这也许是一场灭顶之灾,但是海德历经10个年头的职业生涯,积累了对付危机的经验。他决定在共同人寿保险公司所在的同一栋大楼上,开办一家新的人寿保险公司,专做共同人寿保险公司不愿承担的业务。他的公司起名为“美国公平人寿保险社”。到公司成立10周年时,它的业绩正以每年增加5000万美元保险额的速度增长,又过了20年,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即有效保单的金额居世界第一位。在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之际,海德不是没有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