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卓有成效的执行力(11)

亲历壳牌:企业帝国的经营细节 作者:蔡丰


在石油化工行业,石化乙烯联合工厂通常为连续生产制。通常,整个工厂的各生产装置运行一个周期后,必须全线停产进行检修维护。由于每次大修的费用都达上亿元人民币,所以机器运转的周期越长,企业的运营成本就越低,效益也就越好。国内石化行业的工厂,平均运行周期一般只有2~3年,而壳牌由于使用了知识管理,不断总结各种经验教训,并将成功经验复制运用到世界各地的所属企业,结果,壳牌在世界各地的乙烯联合工厂运行周期一般都在4~5年。其效益优势,明显高于国内的相关企业。

管理上的差距,导致了国内石化乙烯联合工厂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国内的一些企业,常常忽视对某些成功经验的具体的、细致的、系统的总结,其管理主要靠最高层的经验和能力,而忽视了员工个人的智慧。处于一线的员工,往往更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如果他们的智慧不能被记录和积累,那无论他们有多好的经验和方法,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程序和步骤,以供后来者使用和借鉴。

企业只有重视对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并将它规范化、标准化、模板化,才能避免一些重复性错误,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一些企业在规模小的时候业绩突出,规模一旦变大,其规模优势所带来的边际效益反而降低,原因就在于缺少一套成熟的、可复制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中国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注重管理的体系建设,从“人治”走向“法治”。

中国人不缺乏智慧,只是没有重视知识管理,缺乏把过去的经验归纳总结并复制的意识。2004年,我陪同壳牌总体投产经理史迪夫?约翰森(Steve Johnson)先生去广东茂名乙烯工厂参观访问时,向他介绍说:“茂名乙烯已经连续运行5年没有停产大修,创下了国内乙烯工厂长周期连续运行的好成绩。”史迪夫说:“茂名乙烯管理得不错,中国人很聪明。如果中国在其他地方同样的工厂运营时,能够把这种成功的经验进行整体复制就了不起了。”

好的管理体系应该是能够复制的。基于个人智慧的“能人管理”,无法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无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恰恰相反,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因为人们会在暂时的成功面前失去理性,误认为企业可以永远如现在般优秀,而意识不到一旦“能人”走掉,企业会重新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应该用规范化管理来避免因人才流失而带来的经营动荡。如果走掉一个人就能引起企业的经营动荡,那么毫无疑问,这家企业缺乏成熟的管理体系,它仍然是靠人而非体系来管理企业。

设计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对成功经验的积累、学习和复制,对于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效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计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优秀企业,尤其是规模巨大的企业,无不重视管理过程中的设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壳牌的管理中一窥端倪。

壳牌十分重视经验总结,知识管理,并注重把同类企业的经验加以系统地归纳总结,用工作程序及标准,包括文字、图表、图片和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来,使得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得以延续。通过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后续执行者,可以很容易地重复过去的成功,从而使企业的整体运营保持健康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