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不仅仅是食物,而是更好的生活品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的30年餐饮史告诉我们:人们越不关心食物,就越关心餐饮;人们不再为了饱腹而去饭店,而是为了更高的生活品质去饭店;人们愿意花费比食物本身更贵的金钱成本,去享受餐饮带来的生活品质。
1978~1994年中国人均GDP从190美元增长到467美元,增长了277美元;餐饮市场零售额从54亿元增长到1 175亿元,增长了1 121亿元。即大约人均GDP每增长1元拉动餐饮增长4元。
1994~2007年中国人均GDP从467美元增长到2 360美元,增长了1 893美元;餐饮市场零售额从1 175亿元增长到12 345亿元,增长了11 170亿元。即大约人均GDP每增长1元拉动餐饮增长6元!
可见,人均GDP的增长对餐饮的拉动不是匀速度,而是加速度!
所以餐饮市场在1994年之前用16年才达到1 000亿元,1994年之后却只用了13年就达到了1?2万亿元。
因此,3 500美元与2 170美元的区别,不仅是前者比后者增长了60%,还意味着餐饮业200%~300%的增长。
不用担心人均GDP增长对餐饮的拉动作用会减慢。
以美国为例,美国人均GDP已超过40 000美元,它的餐饮业还能保持高速增长:2004年餐饮业产值比1995年增长了77%,到2010年,这个产值还能在2004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目前中国人均GDP的水平,使它对餐饮市场的拉动一定是继续加速的!
城市外来人口为餐饮市场提供新动力
如前所述,到2020年新增城市人口2?7亿人,这些人主要是由非城市人口转移而来。这就意味着起码10年内他们都是我们常说的“外来人口”,而同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也大大加快。
而正是这些外来人口,不断推动着城市创造出更多的餐饮口味、餐饮渠道和餐饮形式。因为这些外来人口有不同口味的需求、不同心理的需求和不同价格的需求。
大部分外来人口,由于住房、经济以及工作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常常无法自己做饭,往往依靠各式各样的饭店解决肚子和口味问题。以上海为例,各大菜系一应俱全,而且总规模一点也不比本帮菜差。为什么?就是因为上海的1 800万人中有660万的外来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