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贫民窟城市”是一种贫富差距极大化的“夹缝城市”。寥寥可数的中产阶级富人区被淹没在贫民窟的汪洋大海之中。一方面,大批的农村移民将以城市无法消化的速度迅速拥进;另一方面,再也负担不起市中心昂贵生活成本的原城市居民则被大量迁出。他们唯一可能的去处就是贫民窟。城市贫民窟事实上是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的双向变迁所形成的独特聚居形态。德国建筑学家和城市理论家托马斯·西韦特(ThomasSieverts)指出:“这种扩散的都市生活(他称之为”夹缝城市“(德语,Zwischemstadt;英语,”in-betweencity“)快速成为21世纪富裕和贫困国家的决定性景观。”托马斯·西韦特:《无城之城:对夹缝城市的解释》(ThomasSieverts,CitiesWithoutCities:AnInterpretationoftheZwischenstadt),伦敦,2003年,第3页。转引自《布满贫民窟的星球》,第11页。伊恩·耶博阿(IanYeboah)使用的是另一个术语城乡融合区(desakota,“cityVillage”)。这是一种拥有城市人口密度但没有传统城市基建和结构的空间,住在那里的居民挤得像城市人但却保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
戴维斯追溯了贫民窟(slum)一词的定义:“据报导,首次公开出版这一定义的是作家哈代·沃克斯(HardyVaux)1812年的《闪客词典》(VocabularyoftheFlashLanguage),该书中\'贫民窟\'与\'敲诈勒索\'或\'罪恶交易\'是同义词。然而,到了1830至1840年代霍乱盛行的年月,贫民在贫民窟中生活而非从事交易。卡迪纳尔·怀斯曼(CardinalWiseman)因其在关于城市改革的著作中把\'贫民窟\'(低级行为发生的空间)从一个街头俚语变革为一个被附庸风雅的作家们随意使用的术语而不时受到赞扬。到19世纪中叶,贫民窟一词在法国、美国和印度被确认,并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国际现象。”《布满贫民窟的星球》,第24-25页。
戴维斯指出:“全世界可能有20多万个贫民窟,人口规模从几百人到上百万人不等。单是南亚最大的5个大都市(卡拉奇、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和达卡)就包括将近1.5万个确认无误的贫民窟社区,其人口总数超过2亿。”他还列出了全世界30个最大贫民窟的居民人数(2005年的数据),如墨西哥市的勒扎尔/凯尔克/伊兹塔(Nezal/Chalco/Izta)(400万);加拉加斯的自由区(Libertador)(220万);波哥大的苏尔/玻利瓦尔市(ElSur/CiudadBolivar)(200万);利马的圣胡安鲁力安切(SanJuandeLurigancho)(150万)和利马的南锥体区域(ConoSur)(150万)等等。
戴维斯还指出,左翼政治的传统重点--如乡村失地农民和非正规经济部门劳动力的运动--需要转向大多数贫困人口的社会和地理学分布。事实上,近年来最令人振奋的政治斗争是由大城市中那些被边缘化的“非正式部门”的劳动者--从加拉加斯山脚的贫民窟、太子港臭名昭著的“太阳城”(citesoleil)到巴黎种族隔离的郊区--所掀起的。最后,他充满希望地描绘了一幅贫民窟作为蓬勃发展的抵抗运动孵化器的图景。
总之,《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不仅描绘了21世纪极端扩展的城市贫困景观:从里约热内卢、金沙萨到孟买的贫民窟生活状况,而且指出了城市贫困的不断加剧所带来的严重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后果。戴维斯对世界城市贫民灾难性困境的这些忠实描绘不仅是为了唤起愤慨而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一书的出版使得“贫民窟”问题日渐瞩目。如《静音》(Mute)杂志就在《布满贫民窟的星球》的影响下推出了关于全球贫民窟的特刊“裸露的城市-全球贫民窟中的斗争”(NakedCities-StruggleintheGlobalSlums)。Mute,Co.2No.3,August2006(accessed2008-05-29).
2006年6月19日至23日,联合国人居署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城市论坛”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论坛的主题是:“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城市。”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论坛邀请辞中指出:“城市是人类一半人口的家园。城市在提供众多机遇的同时,也是人们遭受痛苦的地方。随着贫民窟和贫困居住区与广大舒适安逸的富裕地区共同存在,我们在城市中经常看到富人与穷人之间、得益于城市化发展的群体与在城市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群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他在大会致辞中又说:“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机遇与贫困是休戚相关的。此届论坛认识到,全球贫困现象的发生地正在向城市转移,这一进程被称为贫困的城市化。如果照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那么在这一时期的赤贫城市人口数量也将翻一番达到20亿。要应对贫民窟改造和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对资金带来的挑战,关键是需要提高财力,来实现《千年宣言》中的贫民窟改造目标。要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和环境管理的工具,作为预防未来贫民窟?展的手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及其与贫困的联系是所有城市都将面对的重大挑战。”
2007年5月1日,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梁文道先生在其主持的节目“开卷八分钟”中对《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一书的推荐则使得贫民窟这一话题进入了更多中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术领域和学者开始关注贫民窟问题,关注贫民窟居民的尊严和人权问题,这正是戴维斯《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一书的初衷所在。
纯琳是我在四川大学指导的博士生。2006年,在写作其博士论文《论V.S.奈保尔的空间书写》时接触到了都市社会学的理论,并阅读了迈克·戴维斯的一些相关著作。以前她也应邀参加了一些英汉翻译,包括我主持翻译的《文化研究指南》等。因缘际会,在陈恒先生的介绍下开始了戴维斯《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一书的翻译,这是她的第一部独立完成的译著,作为译界的新人,其严谨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是为序。
王晓路
2008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