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里约热内卢》 第一部分(4)

里约热内卢:狂欢者的都市 作者:(巴西)鲁伊·卡斯特罗


一位更有阅历的诗人,曾经问道:“我们要为美付出怎样的代价?”在里约,这种硬通货就是“兴奋”。里约是世界上最令人激动的城市之一——也许有点太过于令人激动了。里约一定会让人激动,在这里,没有火山、地震的威胁,没有暴风雨、海啸的侵袭。时而光顾的飓风只会使温度升高,在室外温度计的数字前加上一个“+”号。阳光明媚的科巴卡巴纳午后,气温会升高到33℃。我们会满是欣喜地在沙滩上身穿泳装,享受阳光、沙滩带来的酣畅淋漓。     

里约也决不会有自杀爆炸者、激进的分裂分子、迫害移民的新纳粹人士和扼死老妇人的性变态者,甚至于打死同学的校园凶手、精神病患者和其他的危险因素,从而为苏格兰舰队和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提供立功晋爵的机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里约除了一些土匪之外,不再有其他的危险分子了。日常生活安宁得让人难以置信。一天,一个朋友的妈妈在聊天中无意说起她和她的“慢性杀手”之间有个约会。我们都被吓坏了,直到后来才弄清她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把“私人教练”说成了“慢性杀手”。

在这座崇尚休闲和放松的城市中,男男女女放松地躺在海滩上,吮着椰奶,任海风轻拂面庞,嘴里还哼唱着《来自伊潘尼玛的女孩》。里约的确太活力四射了。这不是直到今天或是长久以来的岁月赋予里约的特征,而是在里约诞生的那一天,休闲和轻松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旋律。

就像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来到里约的印第安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在里约过着自己“野蛮”的生活,拥有自己的一份快乐。直到1502年韦斯普奇来到这里,他们同这块领土的发现者一道,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在里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瓜纳巴拉印第安人激励了17世纪德国和荷兰的法理学家,并将激励延续到18世纪的思想家身上。于是,有了卢梭的“高贵的野蛮人”理论,并形成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宣言。

瓜纳巴拉印第安人在欧洲发起了一场政治和哲学风暴,这在今天的里约人看来仍旧有荒唐的感觉。我们往往更习惯于由传统嘉年华上的舞者来表达这样的思想,但当我们寻找这些理论的根源时,这一说法发挥了它的作用。古老的理论似乎都从1502年那封著名的书信开始。信是韦斯普奇写给一个银行家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封信在欧洲大陆被广泛传阅,但却没有哪家旅行社能够在这封信上做文章,因为韦斯普奇是唯一的知情者。

16世纪之前,关于《圣经》流传着这样一种世俗的看法:人类并不需要法律来保证生活的幸福。值得质疑的是,人们既不知道伊甸园到底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去探访伊甸园。随着第一次伟大远航的发现,与热带居民有过首次接触后,终于出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伊甸园,比《圣经》中的伊甸园更令人神往。这就是韦斯普奇所说的“一月之河”——里约热内卢。里约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在这座拥有美丽绝伦的自然风光的城市,居住着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他们不受政府的管辖,没有金钱、物质和私有财产带来的烦恼,贪婪、妒忌、自私、罪恶都与他们无关。他们生活在超凡脱俗的社会里。在瓜纳巴拉漫长的夏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终日赤身裸体。请注意,他们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用毛发蔽体、额头上还长着第三只眼的野蛮人,而是一群在愉快的社交环境中展示自己健美身躯的人。这样的和谐和快乐让欧洲人也不得不妒忌。亚当的直系后裔——“自然人”的确存在。对于在一夜之间崛起的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的欧洲来说,里约的“自然人”生活激发了他们的深思。这也正是莫尔在《乌托邦》中所要传达的意思。

所有这些都被1504年先后来到瓜纳巴拉湾的法国海盗、挪威人和布雷顿人证实。在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描述里约的传奇故事里,船队一进入里约海湾,立刻被印第安人包围并被给予最尊贵的礼遇。土著居民到船上与他们行接吻礼,并奉上鲜果、礼物甚至女人。谁还能企求更多呢?想想这群贪婪的异族,历经几个月的艰辛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在这里,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尽情享用各种美味佳肴。这里的妇女们个个丰胸翘臀,身材匀称。她们和这里的其他土著人一样,赤身裸体,在官兵们面前晃动,令这些外来者销魂。难怪好些士兵乐不思蜀,宁愿永远留在这里。在海湾的滋润下,妻妾成群,养一大群孩子,在一家之中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利。一些法国士兵早已入乡随俗,也养成了天天洗浴的习惯。

当然了,他们能享受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身份。土著印第安人与葡萄牙人首次接触后发现,他们被当成了侵略对象。葡萄牙人肆意地奴役他们,折磨他们,对他们的传统习俗熟视无睹。他们唯一所做的就是大量地砍伐甘蔗,用它做成一种红色的染料。这种称之为“巴西红”的染料,也让巴西因此而得名。抱有同样奴役想法的法国士兵很快发现友善对待土著人,甚至纵容他们也不?为一个好主意。尽管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葡萄牙人离开里约,就像早年那样仅仅把目光投向巴西北部的城市。这一战略奏效了,法国和里约达成了一个长达70年的协议。在印第安士兵的保护下,法国人上山下海,征服丛林,与当地人用语言和肢体语友好地交流。到1510年时,双方的人民都具备了双语交流能力。在葡萄牙语成为里约的正式官方语言前,法语一直是里约的主要语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