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绪论(6)

外交与建筑 作者:(美)简·洛菲勒


第七章:建筑咨询委员会。本章介绍了委员会的第一批成员及其如何为众多新使馆项目选择建筑师,如何评估方案,以及委员会主席所作的贡献。本章还关注了建筑师如何为外交建筑项目增加了准则,即一如既往地保持他们工作的“非政治性”。在委员会的指导下,外交建筑局得以继续建造卓越的现代建筑。本章重点介绍了新的建筑政策草案的重要意义,如何通过创造既代表美国形象又反映遥远驻地“异国特色”的“友好的”、“有吸引力的”美国使馆,来推进美国外交目标的实现。外交建筑局新的建筑政策指导建筑师在方案中仔细考虑气候、场地、当地习俗和历史。建筑应该“融入”场地而非突兀的外来入侵者。

第八章:鼎盛时期。本章总体回顾了1955年、1956年、1957年的项目,解释了为什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外交建筑项目走向滑坡。本章对建筑师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考虑了环境条件,以及如何让现代主义的玻璃建筑适应热带气候提出了质疑;展示了建筑师如何在设计中与当地习俗格格不入。现代主义者摒弃折中主义理论,在协调国际风格与地区差异时,欣然借鉴当地传统。他们是否创造了“纯粹的”当地特色建筑?还是仅仅漫不经心地卖弄了异国风情的主题?具有国际风格的建筑能否恰当地表现当地环境呢?

第九章:建筑师坚持己见。本章详细介绍了爱德华·斯东、埃罗·沙里宁和马塞尔·布劳耶的案例。斯东把握历史和富有创意的手法将新德里使馆塑造成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印度履行承诺的象征,也成为他自己的标志性作品。外交建筑局希望在伦敦重现新德里使馆的“辉煌”,邀请八家设计公司参加伦敦使馆设计竞赛,沙里宁获得第一名,但他的方案同时受到过于大胆和不够大胆两种批评意见的困扰。城市文脉是布劳耶在海牙使馆项目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使馆将建在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对面。俄亥俄州民主党议员韦恩·海斯强烈反对约翰·约翰森的都柏林使馆方案,并挟此项目来寻求他个人对国务院,特别是外交建筑项目的影响力。

第十章:都柏林项目僵局。本章详细说明了外交建筑项目如何卷入与建筑本无干系的权力斗争,项目资金的日益枯竭如何演变成财政危机,外交建筑局不得不转向国会寻求新的资金。本章介绍了约翰森的都柏林使馆方案,海斯对这一方案的反对,以及约翰·肯尼迪总统如何最终打破这一僵局。1961年,为了回应对驻外机构的安全顾虑,外交建筑局修改了建筑政策。本章关注了新建筑政策及其内涵,国内政治如何在外交建筑项目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第十一章:恐怖袭击对象。本章追溯了安全对使馆建筑的影响,以及新的安全标准如何将使馆变成了现代堡垒。本章揭示了吉萨(开罗)和莫斯科项目的丑闻,它们玷污了外交建筑局的形象,并使之丧失了国会的支持;还介绍了在新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成的一系列美国新使馆。由于缺乏预算,美国驻渥太华使馆可能是其最后一个在建的重要项目。尽管驻柏林新使馆的设计竞赛赢得了广泛好评,但该项目仍在等待资金。安全因素的约束以及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国务院外交建筑项目发展的可能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