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亲的遗命与人生两大主题(1)

国学大师之死 作者:同道


这时代的国学大家里面,认真研究哲学,得到一个标准,来批评各家哲学的,是余杭章炳麟。

——蔡元培

其精义多乾嘉诸老所未发明,应用正统派之研究法,而廓大其内容,延辟其新径,实炳麟一大成功也。炳麟用佛学解老庄,极有理致,所著《齐物论释》,虽间有牵合处,然确能为研究“庄子哲学”者开一新国土。

盖炳麟中岁后所得,固非清学所能限矣,其影响于近年来学术界亦至巨。

——梁启超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鲁迅

生卒年 : 1869~1936

享  年 : 67岁

死  因 : 鼻衄病和胆囊炎

最后的话 : 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

主要思想 : 排满;提倡文学复古。

人生理想 : 武力救国。

主要著作 : 《訄书》、《国故论衡》、《太炎学说》、《齐物论释》、《庄子解故》、《管子余义》、《广论语骈枝》、《体撰录》、《春秋左氏疑义答问》等。

在同时代学人中,章太炎是最难以定位的一个。

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

但这一定位即便在他的学生中间也存有分歧。比如鲁迅,他给老师的定位是“有学问的革命家”,认为“先生的业迹,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学术史上还要大”。

而以学问闻名的黄侃则不同意老师的自我定位,认为老师论政是“用其所短”。

无论是政治胜于学术,还是学问优于政治,笔者无意评说。但我们可以这两点为纵轴,以同时代学人为横轴,考察章太炎在时代大变局中的历史与学术地位。

1869年,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的书香门第,祖父为他留下了多达5000卷的藏书。到他父亲时,因太平天国战乱,家势开始衰微,因此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冀望能够重振门楣。为此还立下《家训》,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

妄自卑贱,足恭谄笑,为人类中最佣下者。吾自受业亲教师外,未尝拜谒他人门墙,尔曹当知之。

精研经训,博通史书,学有成就,乃称名士。徒工词章,尚不足数,况书画之末乎?然果专心一艺,亦足自立,若脱意为之,以眩俗子,斯即谓斗方名士,慎勿堕入。

第一条实际上是要求子女们不得对清廷卑躬相事;第二条是希望子女们精研经史,而不是专心于词章、书画等。这两条家训,成为了章太炎日后走向革命道路、精研学问的人生起点。

对章太炎人生道路产生巨大影响的另一个人是其外祖父朱有虔。朱有虔是一个治学严谨、国学根基厚实的老学者。他教小外孙读书非常讲究方法,课堂上循循善诱,一字一音,必求精审;课外又说古道今,激发其学习兴趣。

章太炎十一二岁时,外祖父给他讲了著名的“曾静案”,讲完还意味深长地说:“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真是不可不严啊!”

章太炎听了之后就问:“以前有人说过这话吗?”

外祖父告诉他,王阳明、顾炎武都说过,尤其是王阳明说得更透彻:“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