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33岁》壹(2)

中国33岁 作者:陈新


听下来这个铁路因素,影响烟台发展日久。而今天当局有所行动的考量,是本地与百多公里外的龙口间,再建设一条复线:接通本已通达龙口的既有线路,与原来的蓝烟线,形成回路,以强化物流输送能力。庞见波说,这件事政府已经部署在做,并视为决定未来提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动作。

我感到有意思的是,庞见波的讲述,首先是在业已承认烟台一度衰落的语境中展开。而赵先超,固没有点明这个词语,但他的讲述,也表现得十分低调。这或说明,对于烟台今天的发展处境,此间人士,也许有所共识。

坦率地说,个人已不是第一次来往烟台。5年中,因为去往与烟台比邻的威海,我曾不下七八次经由莱山机场过境,然后转搭市区巴士前往。公交化的流水班次,拉近了这两座胶东城市的距离。而作为近10年韩资及韩裔济济,且有着胶东最清澈海水与最明丽日光的年轻威海,在个人的印象里,对约莫有些老成的烟台,似也形成逼人的挑战。

对此,庞见波有他精到的分析见解:

20年里,威海的发展很快。它市区唯一的环翠区就有70万人口,而烟台的市中心芝罘区也就不到100万。不过威海发展遵循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移民。威海前几年大张旗鼓宣传它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结果坏了,全国的老头老太都去买房养老。所以我看威海这个城市被过早地拖入了老龄化城市,对它的发展是不利的。烟台开始也想学这个,后来一想不对,这样没有前途。所以你看烟台就很少宣传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还有威海第二个大量迁入的是东北人。东北人很抱团,只要我在这边摆个地摊卖个饭,七大姑八大姨的就全部过来了。我认为威海这个城市以后难有太多出息,这是从人口结构上、它自身原来的经济基础上来看的。在工业发展上,威海也学过烟台,也建了一些开发区。它的初衷,也是不想要本地企业入驻,而想招全国的大企业。但是后来大的没有招进来,最后落下的还是本地的,金猴皮鞋之类,还属于借钱繁殖。从这两点判断,威海这个城市是建得很漂亮,比烟台做得精致,它有个后发的优势。但在人口结构与工业基础上,它与烟台比,还是要弱一些。当然它旅游城市的个性,要比烟台鲜明得多。

的确,今天烟台与威海,相比较两座城市的风貌,与所装载的内容,多所相似。串起一段共同经历的开发背景,从烟台山到刘公岛,一水的殖民地及近代史遗存。还有差不多方圆的海水浴场、天然良港。不过以威海做镜子,烟台城市,更呈现出一份厚实与庄重。因为在记忆里,源自此间所特有的一笔重彩 民族工业于此成长,还是为人所津津乐道。在山东,两个酒业著名民族品牌之一的张裕葡萄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