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海口(4)

现实即弯路 作者:邹波


《天涯》杂志最近还耐心地等到了一个作家又一次比较大的转型:张承志——据说他新近超越了他的民族主义,这个老海军,911之后,他仍能自由地谈本民族内部的事情,他的博学使他成为面向那个世界的狭窄绿洲,他让两边都看到。在外人看来,没有人比他的存在更接近于当年编写《突厥语大词典》的喀什噶里在中亚沙漠中的稀缺性,那唯一的知识分子和作家,虽然心境差距仍远。他这次回忆曾误登上日本的宙斯盾航空母舰的经历,清国海军表面的繁荣曾刺激了日本海军真正的强大,日本人的内在毫不含糊,这一次的《天涯》专栏他不再谈美帝国主义,不再谈西班牙境内从《罗兰之歌》那次战争开始压抑至今的穆斯林古国,而是谈我国又逐渐恢复的大国意识。在未来,我们又重新会有炫耀帝国梦想的倾向,这个固有的倾向也使中国人在海外旅游时特别喜欢露富,三百万中国富翁,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足以构成一个帝国的假象。

这也平衡了张承志的反帝国思想,使它普遍,再次走向哲学。这时我也想起他写《心灵史》的那几年,当时我们可以多么自由地进行民族文化比较和心灵的参照啊。他仍是自由的跨文化者,他有更多的参照世界,重要的是,他有从内部说话的机会。

这次旅行太文化了,太文化了。无趣感正在来临。需要一些简洁的隐士出面了,但发现隐士之后还有隐士,大家都想做走在世界最后的一人,最后却成了一个循环的游戏:石头,剪子,布——文人的圈子。

海口的建筑名多半是:椰海,椰风,椰树,椰林,椰子,椰瓜,椰枣,椰岛……

第二天,除了那么多诗人,竟然还听说中国真有一个专写散文的圈子,散文圈让我恶心了半个小时,一堆人原地踏步,在炫耀中逐渐趋同。青年,中年,只写散文,只写散文,为了写而写,获奖,获奖,收入每年的中国最佳散文集,还有专门的散文评论家。他们的作品散见于《星星》、《星星》、《星星》、《星星》等期刊杂志。有什么知识在其中呢?可能仍然很平常:在文学衰落的每一年,写东西的人还是很多。他们集体呈现,那也是他们的帝国假相。这几天我一度又被人海吓着了。网络也是。体验公民的感觉,并不就是实践。可分化的人群,又能轻易地为于丹这个水平的说教聚拢。她没有什么价值观,不高雅,守着一些“安全的要义”,所谓心灵美好,讲起来总不会错。中国缺少爱默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