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海口(15)

现实即弯路 作者:邹波


下午和韩少功谈,文学话题总不免有幻觉的社会批评对象,可毕竟不能以时事评论的标准衡量,就好像总不能举真实的例子一样。

诸如中国有多少潮流已兴起,旧精英的旧理想变成不言自明的废话,多少念头又在延迟中消失,突发事件既推动又在拖延着变化。谈了很多,却无法精确衡量思想到行动,行动到实现之间的“时间之差”,究竟处在怎样的阶段……清谈又钝又琐碎。

他说:“我在乡下盖了房子,本想与农民盖得一样,砖墙瓦顶,木门木窗,没想到,盖好以后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农民的房子。他们眼下都是铝合金门窗,瓷砖贴墙,比我要现代化得多。”他乡下的屋子曾遭遇雷击,而他也继续想破坏中国的文体。

白天很快过去,傍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我腿前停住,在后座中寻找,但司机就是韩少功,胡子中的白茬子,算今天的再次相逢,才想起他是厅级干部。举杯时他说:“对70后、80后当刮目相看了。”令我回忆下午都说了些什么,第一次被混杂在一个50年代的人身后的人海里。这其中,60年代又被视为共同的盲区。彼此都毫无兴趣谈。他只向我打听韩寒和郭敬明的情况,我谨慎地说,“后者其实什么都没写出来。”一个人写啊写啊,抄啊抄啊,总是写不出任何实在之物,倒也真是很奇特,而且他全是用年轻人心目中思想的外套来写,思想却抛弃了他。“Ihavenoshadow,Ionlyplay.”奥登的句子,我见过一张郭在浴缸中的照片,真单薄,尖嘴、妖娆的小瘦子,像个女童,却又难激发男人的同性爱,反而为女同性爱所吸引……这审美情趣真是迂回,可我哪里知道80后90后的本质呢。

有时我与韩先生能并肩而行,脚步塌实,在走出饭馆的时候,其他时间我们坐着交谈。我很珍惜这段微小的散步,几级台阶,比他靠后一点,“海口总是灰色的阴天吧。”,我说。

“你没见过岛有多么晴朗。”海洋博士的口吻,台风并不是岛屿的错。

“我能想象,清澈的阳光。”我想起前不久在黑龙江依兰的那个早晨,松花江多么明亮。江中雪白的溺亡者,想必已经不在。

“不,是嘹亮。”

湖南人与我们湖北人说普通话时其实是一样的腔调,蒋子丹说他这次从乡下回来说话更直率了,我觉得很自如。“我热爱的其实是那里必须要干的体力劳动,不是陶渊明,城市使体力劳动可有可无,不迫切。”停下脚步时他的手微微背在身后,眺望。可是并没有军号吹响这海峡中的海峡,通向大海的南渡江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