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室家为期美满婚姻相当于年赚十万美元(5)

爱情婚姻经济学 作者:刘正山


于是,在这种外在的压力下,一个人不得不选择婚姻。当然,在有压力的情况下,结婚并不意味理想婚姻,这种情况常见于大龄适婚人口,这种只是为结婚而结婚,往往为日后婚姻的不幸埋下一颗隐性炸弹,随时会爆发。存在外在压力情况下的婚姻选择, 从图2.1可见,如果男女双方都选择不结婚,由于外界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二人获得的收益都是-2;如果双方选择婚姻,则可能各自获得1个单位的收益。所以,婚姻可能是“攀比”博弈的结果:当周围同龄人都结婚了,自己为了不被别人看作“非正常人”等外在的压力,必须考虑结婚,否则,只能获得-3的收益(即损失3个单位的收益)。而考虑是否跟某个人结婚,取决于能否给双方带来正向收益。所以,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都在尽可能地收集对方的信息,考虑是否合算。如果觉得结婚收益太低或者不合算,可能选择不与他(或她)结婚,而转向寻找下一位。

考虑外在压力的婚姻选择,是否非理性行为?如果是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纳曼和史密斯,可能认为这是非理性或半理性行为。但是,既然将人们的选择定义为“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决策”,则可以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理性的,区别只在于约束条件不同而选择不同。博弈论早就告诉我们了:合作比不合作好。英国瓦维克大学尼克·波德萨维教授的研究显示:一个结了婚的人,当他或她的配偶感到幸福的时候,这个人会变得更加幸福。他还发现,在那些宁愿同居而不愿结婚的配偶中间,几乎没有证据证实存在类似的感觉。从这一推断可以看出,结婚是一种交换,也就是双方不仅同意分享物质方面的东西,而且同意分享幸福和悲伤的时光,以及分享其他对个人幸福非常重要的非物质的因素。

更进一步的研究,也验证了“合作”的一些好处。英国《泰晤士报》2010年3月1日报道说,英美学者计算出了爱情的价格,结果发现美满婚姻相当于年赚十万美元,有美满性生活也相当于年赚六万美元。他们解释说,如果婚姻或者性生活不够美满,必须以这个代价才能追求到近似的乐趣。

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一些人的婚姻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譬如,经过婚姻离合的香港演员张曼玉发现,“原来不需要婚姻”。张曼玉说:“以前没结过婚,都三四十岁的人还没结过婚,怎么可以?但结过之后发现,无须再为那一纸婚约而紧张。”被誉为“四小名旦”之一的徐静蕾,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婚姻观时,她回答说:“我在小的时候就觉得婚姻是可有可无的,现在也是这么觉得。很多时候我都很理性,婚姻只是个形式上的东西。我也不是说就不想找个男朋友,就算是有了爱情,我也不会因为对方而放弃自己的工作,我一直都认为家庭和工作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在钱的方面,谁有都不如自己有,我不会依靠谁过一辈子。如果我的男朋友要让我放弃工作,那他肯定是精神病,我不会爱上这样的人。”据一项小范围内的调查,认为结婚总归是不合算的,甚至坚持独身的,占总人数的6%。目前,选择或者主张不结婚的人数正在上升,但让我们庆幸的是,这个比例还没有大到引起社会重视的地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