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键三 把握当下(5)

谁能在变革中生存 作者:(美)莎莲娜


工作拖沓,是因为我感到难以胜任?还是懒惰?愤怒?亦或太累了?

是什么最终促使我开始行动的?

我对别人的依赖程度如何?刚好?太少?太多?

对那些和我处境相似的人,我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当前,谁能帮助我解决工作中的头号难题?

我一直在进行“自我治疗”吗?(酗酒?吸毒?食物?)

我一直感到异常难过/失望/精疲力竭吗?

如果我对最后两个问题的回答有一个或者两个都是肯定的,我应该寻求专业帮助吗?

意志消沉、疲惫不堪,这些现象在工作变革中并不常见,但也绝非不可能。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的沮丧情绪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来临的。这就使得我们往往难以搞清楚其原因,而不像在第一阶段,变革的消息与急剧低落的情绪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到达变革周期的中间阶段后,你务必要警惕自己情绪、观点及精力等方面的变化。经理们,希望你们也密切关注员工们情绪和行为恶化的迹象。

抛开过往,积极解决新问题

借助自我评价、重新建构以及其他一些认知工具,绝大多数人能自己克服第三阶段产生的不适感,而不需要去寻求什么专业帮助。当然,即便对那些情绪严重紊乱的人,不管他们有无进行药物治疗,也可以教他们使用同样的工具―― 认知疗法。所谓“认知疗法”,其实就是教人们如何认清那些不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接受那些有助于提高自己能力的思维模式,这种疗法一直疗效显著。同样地,重新建构就是通过检讨自己平常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找到更好的思维模式,以积极的心态重新认识问题。

但这并不是要你盲目乐观,把什么都看得很美好。你大可不必非要把自己变成那种装模作样的“乐天派”,就像波利安娜一样 。在第三阶段,随着工作变革的展开,我们的精神、肉体以及工作进度等等,都面临着挑战,这些会使我们的观点变得比较悲观。简言之,到了变革周期的这个阶段,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忧郁。这是否合理呢?以下是人们在第三阶段常常会说的话,有些是大声说出来的,有些是自言自语,并且人们在说的时候常常还伴有一声叹息。如果你的内心世界经常进行着这类对话,那就意味着,它不可能对你有所助益,而是有可能让你更久地沉浸在第三阶段的不适感之中。

“不管我干多少,他们总是不会满足。”

“这一点用也没有。”

“无论怎样……”

“我来不及做这么多工作。”

“我从来没有这么乱过。”

“我觉得我是在白费力气。”

“他们知不知道这有多难?”

催你奋进的言论:

“我已经完成一大半了。”

“是集中精力做我能真正控制的事情的时候了。”

“我真的希望管理层对我的期望少一点吗?”

“对自己说‘我来不及了’可不能帮我赶上进度。”

“以前的每次重大变革我都挺过来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过去,寻求别人帮助总是有用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请注意我们在上文中所使用的重新建构法。按照该方法,诸如身体疲劳、上级期望、任务繁杂等因素不再是让你沮丧叹息的理由,恰恰相反,如果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改造,它们就能成为鼓舞人心、使人充满动力的源泉。上面的“自言自语”紧紧围绕着如何解决问题这一中心展开,它们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不是絮絮叨叨地抱怨个不停。在重新建构的过程中,也需要回首往事,但是,它回顾的是那些切实起过作用的东西,而不是深陷,在曾经的挫折和失败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