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疾病与经济(7)

疾病的文化史(彩色图文版) 作者:(美)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


6美元以下70.1

6~7.99美元48.2

8~9.99美元34.4

10美元以上18.8

我们常听人说,低收入群体中的高发病率,更多的不是源于经济因素,而是源于缺乏毅力,源于低劣的遗传天赋。我们被告知,这些既是经济地位低的原因,也是疾病发生率高的原因。美国公共卫生局在最近的这场经济危机期间所搞的《健康与萧条研究》(TheHealthandDepressionStudies)使这样一种论点不攻自破。这项研究做过一次调查,以确定12,000个工薪家庭(包括49,000个在不同程度上受大萧条之害的个人)的伤残率。他们在8座大城市和较小社群中的2个有代表性的群体当中挨家挨户进行调查。完整的数据是由这些家庭在1929~1932这4年时间里的数据汇聚而成。它们的中间收入在1929年是1,650美元,1932年是870美元。结果非常有意思。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下面几点:

1、无就业成员的家庭,其致残疾病率比有充分就业成员的家庭高出48%。

2、从相当舒适的环境沦落到领取救济的状况的家庭,其致残疾病率比在这4年期间依然保持舒适的家庭高出73%。

3、从宽裕环境沦入中等环境的家庭,其致残疾病率比依然保持舒适的家庭高出10%。

4、从中等环境沦入贫困境况的家庭,其致残疾病率比依然保持中等境况的家庭高出17%。

5、从宽裕环境沦入贫困境况的家庭,其致残疾病率比一直贫困的家庭高出9%。

我们掌握的所有证据都表明,人们的经济地位跟他们承载的疾病份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即使是最先进的国家,在它们的低收入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疾病蓄水池。

下一步的发展,是当一个国家彻底战胜了一种疾病的时候跨出去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种疾病可以说被赶出了这个国家,但它继续存在于其他地方,主要是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很多传染病发生过这种情况。

自18世纪以后,鼠疫对西方世界来说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但在亚洲和非洲,它依然存在。1896年在亚洲爆发的流行病并没有传到欧洲。从1903年到1921年,仅印度就有1,000万人死于鼠疫。即使是这样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其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印度的一次流行病大爆发中,每100万人的死亡率是:

低种姓印度人53.7犹太人5.2

婆罗门20.7帕西人4.6

伊斯兰教徒13.7欧洲人0.8

欧亚混血儿6.1

很多其他的传染病,比如霍乱、黄热病和斑疹伤寒,也以类似的方式被赶出了经济发达国家,但我们决没有摆脱它们。我们继续在落后国家繁殖它们,任何时候它们都可能成为对我们的一种威胁。一场战争,一场革命,以及扰乱公共卫生控制这台微妙机器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一种无视任何政治边界、到处传播的流行病的死灰复燃。上一次世界大战就引发了一些自中世纪以来就再也没有见过的流行病。如今,就在1941~1942年间的冬天,斑疹伤寒已经在东部前线爆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