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案例学习:孩子不愿收拾自己的房间而苦恼,妈妈怎么办?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妈妈怎么办? 作者:(美)奥德丽·瑞克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10岁的迪迪前几天已经和她的同学约好了在商场碰头。但问题是,妈妈卡罗尔已经告诉过她,只有把属于她的那份家务做完,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后才能出去。

迪迪开始哼哼唧唧,跟妈妈讨价还价,争辩说她的同学都不用做完家务才去商场。她乞求妈妈让她去,并承诺说她回来后一定做家务。

迪迪的妈妈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这让她已经够累了。现在,因为迪迪的不合作,她还要独自一人做完所有的家务,这让她感到压力很大,她想去洗衣服——开始她的“周末工作”,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忽略迪迪的哭闹。

然而,迪迪跟在她身后哭得越来越厉害,还发脾气,控诉妈妈,因为妈妈不让她做她喜欢的事,不让她见朋友,对她不公平。“为什么家里的每件事都要我做?”她生气地说,她的行为最终触犯了妈妈的底线。

“当然,迪迪,家里的事都是你做的。妈妈天天都在玩!”妈妈挖苦道。

妈妈的嘲讽使得迪迪哭闹得更厉害了,这跟妈妈想要的结果完全相反。争吵的升级让妈妈觉得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非常软弱,甚至有点拿孩子没有办法。她在想:与其听迪迪哭闹和抱怨,不如自己替她做家务,这样倒更容易一些。

“好吧,迪迪,去吧。”她无力地说,并耸了耸肩。因为妈妈的投降,这场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迪迪马上出发去商场了,没有回头看妈妈一眼。而妈妈却不得不放弃自己下午的外出计划,这样她才能干完本应该由迪迪做的家务,谁让她妥协了呢?

迪迪已经明白了,哭闹并操纵家长是不错的手段。而妈妈却像是一个懦弱的人,还要再一次承担所有的家务。其实,妈妈心里明白,她正给迪迪传递有关责任、尊重和合作的错误信息。

如果妈妈能更尊重自己,并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更深刻的认识,她就不会屈服于迪迪的哭闹,当然更不会替孩子做家务。

我们假设一下,妈妈不再屈服,而是忙着自己的事情,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用不理会来回应她的哭闹。迪迪的哭闹愈演愈烈,并感到自己在和妈妈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了,她大发脾气并且甩门,妈妈依然拒绝动摇,继续对迪迪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渐渐地,迪迪就会泄气,她的表演没有达到她想要的效果,自然就会停止了。

现在就是妈妈采用坚定而尊重的沟通公式的时候了。作为家长,妈妈还需要向迪迪解释她的行为为什么不对。注意,妈妈得挑一个大家都不那么激动的时刻。第二天早上,妈妈可以这么说:

“迪迪,昨天你说家里的每件事都是你做的,很不公平。当你那样跟我说时,我感到不舒服,因为你在否定我和爸爸为我们好好生活而做的努力。我希望你能用更尊重人的态度讲话。”

妈妈还可以这么说:

“迪迪,昨天你说家里的每件事都是你做的,这不公平。当你那样说时,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认为你是在让我感到内疚,向我开战,然后把我打败。我希望当你在和我讨论这些事情时,能考虑我的感受,并且你能做到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以上两种回应方式都可行。妈妈讲完这番话后,不用再说别的了,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作为家长,妈妈已经理智地、有礼貌地向迪迪表达了自己对她所作所为的感受。她向女儿示范了家里应该有的沟通方式。

会有孩子喜欢、享受和父母哭闹后带来的疏离感和失落感吗?我们可不这么认为。

那些懂得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说话的父母,他们是在向孩子传授生活的重要技能,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假若妈妈继续用这种方式跟迪迪打交道,即保持冷静,不像迪迪一样生气、哭闹和发脾气,迪迪会慢慢意识到妈妈的改变。通过观察妈妈新的沟通方式,迪迪会试着去认同妈妈的做法,并去模仿妈妈。

要记住,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恰当的言行举止,我们就要做孩子的榜样。这就是说,当我们坚持使用坚定而尊重的沟通方式时,它会在无形中塑造孩子的行为方式,再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

我们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后打交道的第一个大人,他们会把我们想象得很完美,并不自觉地去模仿。正因为如此,对于身边的平凡琐事,我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远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重要得多。

不管孩子有多小,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向他展示:要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行事为人。我们的责任如此重大,而有太多太多的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偶像的榜样力量确实很大,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你是孩子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人。

我们对另外一种情况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家长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十几岁的孩子很容易让父母觉得,在这个“发展的高级阶段”,他几乎就是成年人了,因此不会被父母影响了。事实上,真相却是青少年往往充满焦虑,面临很多困难的抉择,当他走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时,他绝对想要你的指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