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案例学习:孩子为了晚上出去玩而哭闹,妈妈怎么办?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妈妈怎么办? 作者:(美)奥德丽·瑞克


案例学习:孩子为了晚上出去玩而哭闹,妈妈怎么办?(1)

小麦是一个13岁的年轻人,他想去参加一个午夜摇滚派对。他的爸爸妈妈再三考虑,觉得他还太小,还不能跟一帮陌生朋友去参加这样的聚会。

小麦感到很受伤,也很愤怒,控诉爸爸妈妈不信任他,把他当成一个婴儿。他正处于非常想长大的年纪,而且想像大人一样,经历所有令人兴奋和奇妙的事情。

我们可以理解小麦父母的担忧,小麦进入了青春期,他们担心在他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不好的影响。尽管爸爸妈妈不想把他关在家里,但他们想让小麦慢

慢地、一步步地学会承担起成长的责任。

因为爸爸妈妈不允许,小麦变得怒气冲冲,并且开始哭闹——就像他小时候一直做的那样。以前,小麦总是一个劲地哭闹和唠叨,让父母感到内疚,引发他们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自己作为父母还不够称职,继而做出让步,每次小麦都是这样获胜的。

小麦抱怨道,他记得姐姐在比自己还要小的时候就去参加睡衣派对了,他还威胁说,如果父母觉得他不值得信任,那么他可能真的会做点什么。“我为什么不能跟我的朋友去?”他哭闹着说,“为什么不能?”

爸爸受够了。以前,他从没顶住过小麦的哭闹,而对哭闹的无可奈何,又使得他对自己又气又恨。他觉得如果他是一个更优秀的爸爸,小麦就不会这样了。他的自我怀疑很快转变成怒气,所以他叫喊着回答小麦:“你不能去!因为我们已经说了,就这么定了!”

小麦变得闷闷不乐,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重复着刚才的话。在一旁的妈妈知道爸爸的脾气又上来了,她想要维持和平。一旦事态升级,小麦和爸爸就会争吵个没完没了,在他们还没有解决问题前,整个家庭都会受影响。

她尝试跟小麦讲道理,向他解释,姐姐的睡衣派对和他要去的午夜摇滚派对完全不是一码事。姐姐是住在跟她认识很多年的朋友家里,除此之外,那个女孩的父母也会在场监督睡衣派对的活动,两家的父母也都互相了解。

然而,妈妈的解释如同对牛弹琴。对于自己的情况跟姐姐的是不是一样,小麦根本不想听,也听不进去。

妈妈开始在“让小麦待在家里”和“阻止父子冲突升级”之间左右摇摆,她又退回到她熟悉的模式里。在这个模式里,她是那个宠着大家、想让每一个人都高兴的人。

就像爸爸刚才所想的一样,妈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好母亲。可能小麦是对的,也许是她一厢情愿不想让她的小宝贝长大,所以她总是想让他待在家里,不让他做那些像他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做的事。

在内心深处,妈妈问自己:现在就为小麦设定界限,是不是意味着当小麦更大点时,比如十六七岁,他会把这个家变成战场?她感到她的决心开始一点点瓦解。如果她不站出来做点什么的话,家里的争吵就会演变成一场“咆哮比赛”。

小麦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类似这样的事情,他已经精心策划过很多次了。他不是一个坏孩子,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明白怎样得到它。他继续用哭闹和操纵对父母死缠烂打,只想着自己和他要去的那场让他魂牵梦绕的摇滚派对。

妈妈就要脱口而出:“好吧,你可以去,但你要答应我守规矩并要早一点回家。”不知不觉中,她已经站在了让步的悬崖边。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激起爸爸的怒气或者让妈妈妥协,小麦都赢了。他达到目的了,可以快乐无忧地出发,去参加摇滚派对了。他看起来好像已经忘记了他的行为在家中制造的混乱,还有他让父母陷入权力之争,让全家人难过。

小麦还没有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自私和操纵对父母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影响。他不愿意待在家里,去目睹他们稍后的争执,也不愿去体会他的行为所引发的紧张感,当然更无从了解父母在等他回家时的担忧和不安。

这一幕充满了焦虑、失望和恐惧。毫无疑问,它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地重复。愤怒、发脾气与屡次的纵容只会导致不当行为的再次发生。在小麦这个例子中,这样的行为可以追溯到他更小的时候,而且问题是在越来越严重。

最为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父母在小麦还很小的时候,就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小麦的父母本应该早点让他看到,他的不当行为不会让父母跟他讨论任何问题,父母也不会妥协,事情不会有任何进展。

如果他的父母能够更果断一些,小麦在小的时候就能学会,他还可以用更有效、更友好的方式沟通,用一种恰当的方法来开启讨论,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并表达他的不同意见。他还能学会接受父母认为合适的事物,认真听取父母的建议,相信他们是为了自己好才这样决定的。记住:

让孩子明白,他不可能总是喜欢我们的决定,但是他可以在充满爱和尊重氛围下接受它们。这很重要,孩子越早知道这一点越好。

 

案例学习:孩子为了晚上出去玩而哭闹,妈妈怎么办?(2)

事实上,小麦的父母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坚定而尊重的沟通模式,让小麦按照他们的要求改善行为,并保持这种状态。那么,现在是不是太迟了?绝对没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你。我们没在孩子小的时候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改正错误的机会,为了培养孩子与我们合作,应该马上行动。

让我们想一想,如果小麦的父母理解并练习过设置后果和坚定而尊重的沟通方法,当小麦试图用哭闹来控制家长时,情况会变得有什么不同?

小麦走到爸爸妈妈身边,提出他要跟朋友去参加摇滚派对的要求。爸爸说“不行”,并平静地解释说:“小麦,我知道你会失望。但是,如果让你去参加派对,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在我们同意你跟你的新朋友晚上外出之前,我们想见见他们。”

这里有一点必须指出,爸爸做了初步的解释,在第三章里我们已经说过,在设置后果时父母不需要这么做;小麦最初在提要求时没有哭闹或抱怨——他仅仅是问他能不能去。爸爸说“不行”,但是他还想让小麦理解他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不过到后来,当小麦开始哭闹时,爸爸就中止了这种讨论,并忽略了小麦的行为。

小麦的父母觉得他还太小了,还不能跟那群没有见过面的朋友一起去参加摇滚派对。有时候,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所做的选择究竟对不对,但总的来说,他们知道自己是家里的大人,他们爱孩子,想给他最好的;而且他们会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到底,因为他们知道孩子需要得到他们的指导、耐心与爱,直到孩子成长为能对自己负责任的大人。当小麦被爸爸拒绝后:

小麦开始哭闹和抱怨,企图通过让爸爸妈妈感到愤怒、内疚和失落而控制局势。小麦开始指责爸爸妈妈对待他就像对待婴儿一样,既然可以允许姐姐去参加睡衣派对,为什么不能让他出去,这不公平。

爸爸妈妈继续看电视,不去理会小麦,尽管他一直在哭闹。最后,小麦放弃了,跑回自己房间。爸爸妈妈还是很平静,但他们知道,没有人对事情的结果感到高兴。他们想改善跟小麦的交流方式。

第二天,爸爸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跟小麦谈话,用坚定而尊重的沟通公式来陈述儿子的不当行为,他说:“小麦,当你因为我们不让你参加派对而发脾气、抱怨我们时,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看起来想打垮我们,让我们改变主意。我认为你并没有考虑我们的感受。我希望你对我们更加尊重。我和妈妈都很爱你,并且不想和你的关系那么紧张。”

这就是爸爸所说的全部,简单地、友善地陈述了他的情况,并且拒绝陷入争论中。他只说了一遍,然后就让事情这么过去了。

爸爸妈妈开始努力跟儿子建立一种新的亲子互动关系。他们以身作则,表现得有礼貌、真诚,他们想让小麦也学会更有效的沟通。他们不会再容忍儿子用哭闹来达到目的了。

小麦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学会这种新的方式,但是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小麦会慢慢理解和接受的。对每个人来说,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爸爸妈妈要相信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自己的行为完全能影响孩子。只要他们能做到采取冷静、平和的态度,设置合理的后果并坚决执行,在和孩子讨论重要事情时态度坚定而尊重,那么孩子一定会有更好的行为。

在前面,我们就说过,孩子哭闹是为了找到他们在家里的位置——归属感。他们之所以用哭闹来控制父母,获得父母的注意,是因为哭闹能让他们感到自己很重要,自己很有价值。当孩子激怒父母时,他会感到自己非常有能力,他很成功。

那么,孩子如何才能学会获得归属感的恰当方法呢?作为大人,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他们完成这个任务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