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教你练就不得罪人的好口才 01

如何说才会受欢迎,怎样做更易被肯定 作者:郑小兰


街上围了一大群人,喧闹嘈杂。

“吵起来了,吵得凶啊!”

“什么什么,打起来了?快去劝劝!”

“什么什么,杀人啦?报警啊!”

两个人原本互不相识,只因为一句口角,便引发了命案。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蝴蝶效应。 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小小的争执会给彼此很大的打击,这种打击远远超出自己想象的范围。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会因一件事情引起的争执,慢慢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激烈争吵。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我们要像躲避地震和野兽一样躲避争执。”因为在争执的过程中,人的思维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忘了冷静地思考,甚至忘了自己的初衷——也许只是想给别人一个更优秀的建议,也许只是想和他讨论一下自己的观点。

戴尔·卡耐基曾经有过一次与人争执的经历,他事后想起来也十分后悔。

有一次,戴尔·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那时坐在他旁边的一位来宾讲了个幽默的故事。然而故事里犯了个小错误,他引用了一句话,说是出自《圣经》,实际上是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卡耐基发现了这个错误,并毫无顾忌地加以纠正。可是那人坚持自己的见解说:“什么,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不会的,绝对不可能的……你是错的……”两人就这个问题,发生了小小的争执,当时场面一下子变得有点尴尬。

在座的还有一位卡耐基的老朋友,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贾蒙。贾蒙在桌底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这句话的确是出自《圣经》,戴尔,你错了。”

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故意说我错?”

蝴蝶效应的危害:你或许偶然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负面情绪,但要及时地调整,防微杜渐,即使遇到不快,你也一定要处理得大度、得体。

贾蒙说:“是的,那位先生的确是说错了。可是戴尔兄,大家都是去参加宴会的客人,你为什么一定要争个输赢,来证明别人的错误呢?你这样做,人家会喜欢你吗?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你为什么要与他争辩呢,还不如给别人留点面子。老朋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避免与他人正面冲突!”

上篇如何说才会受欢迎事实上,人们争执的过程,就是以激烈的方式来压倒别人从而获得自我优越的心理折射。但人们争执到了最后,往往越来越不理性,甚至完全变成一场无聊的审判和强制对方屈服,而与事情本身无关的闹剧。然而双方都是“原告”,“法官”来了也没用,最后只好宣布私了,庭下接着去吵。

争执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彼此陷入恶性循环中。在争执的过程中,双方在潜意识里都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事情,当有一方感受到对方在情感上压迫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反抗对方。双方谁都不让谁,都想证明对方是错误的,都想让自己赢对方。最后,争执就越来越激烈。

等看到争执的结果的时候,大家也许就会后悔当初不应该因一句话而计较那么多。很多人还会这样想,一句话怎么会有如此的后果呢?为什么当初不给他留点面子呢?

如果我们既想解决问题,又不想发生争执,可以试用“暗度陈仓”的方式,如用商量的口气:“是这样的,我有一种想法,也不知道对不对,您能帮我看看吗?”这样就让对方不知不觉地被你的意见“笼络”,承认自己“也许是不完美的”。争辩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很少有人会接受一个“比自己聪明”的意见,同时也没有人会拒绝一个谦虚的“也许不对”的建议。所以,当我们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为了使他人乐意接受自己的意见,我们可以换一种更柔和的,建立在尊重对方基础上的方式,像苏格拉底那样不断告诫自己:“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说话做事小锦囊 

争执只会增加彼此的摩擦和怨恨,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有了与人争执的冲动,就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试着用更好的方法处理已经发生的问题。

(1)同意对方的批评并赞扬他

一旦意识到对方想跟你争执,你就要试着这样跟他说:“你的看法不错,我想你是对的。”你一旦接受了对方的批评或者赞扬了对方的想法,对方就会在心理上走近你,进而接受你的合理意见。

(2)说几句责怪自己的话

当你承认错误,说自己不好时,对方就会很快领会到你的善良,就不会跟你再争执下去。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是我不好,我刚才注意力不够集中,误解你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