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间彼此热络起来的时间之快,往往让男人惊叹。明明是下午才第一次见面,到了晚上,她们已经促膝热聊成为姐妹,第二天又手挽着手“血拼卖场”去了。看见女人间嬉笑的耳语,男人忍不住琢磨:“你们到底有多少话好聊?”
在心理学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称为人际距离。它是指在与人沟通交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美国学者霍尔根据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得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社交距离约为122~366米;朋友间的距离约为0~03米。
对于女人的“自来熟”,心理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专家让数量相等的男性和女性分别进入两个相同的房间,并把门锁上。三个小时以后,女性聚集的那个房间笑声不断,打开房门,几乎女性都和身边的人挽着手,面带微笑,整个房间里气氛很融洽。相反,另一个房间里,气氛紧张,男性开始躁动不安,甚至拳脚相向。心理学家根据实验过程得出结论,女性更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从而有效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从上面的实验现象分析,女性天生比男性情感细腻,缺少安全感,所以她们更需要通过身体接触来拉近彼此的“安全距离”,以此来增加内心的安全感。在生活中,人们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不自觉地调整彼此的空间距离。情感上的亲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靠近,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亲密。
聪明的商家最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进商场购物的经历,如果某家店的老板冷冰冰地说:“您看中了可以试一下。”而另一家的老板则热情地招呼你,并帮你试穿衣服。那么,同样的衣服,你会更倾向于在哪家店买呢?当然是第二家了。因为在对方帮你整衣领、扯袖子的过程中,她的这种亲密的肢体语言已经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距离。而我们往往更愿意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人手上买东西。
事实上,生活中很多“表面上不易接近”的陌生人,在摸不清对方个性脾气的时候,语言沟通往往显得乏力,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用肢体语言拉近彼此的关系。
报社的小张个性活泼开朗,有一次,她被分配去采访一名著名的作家。同事们都为她捏了把汗,因为这位作家是位性格孤僻的老人,长期以来一直拒绝任何媒体的采访。前几次,别的同事都吃了闭门羹,苦苦在门口说了一天的好话也没用。
上篇如何说才会受欢迎报社主任都说让小张尽力而为就好,但是没想到,小张竟然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好好地陪老人聊了一下午,回来写了两篇很详细的专访。
同事们都很意外地说:“小丫头,你倒是伶牙俐齿呀,把这么顽固的老太太都说动了!你不是哭着求人家了吧?”
小张笑着说:“其实这位作家并没有那么难相处。我去采访的时候,正好碰到她从菜场回来,我生怕她不让我进门,就冲上去叫了声‘阿姨’,然后抓着她的手说‘我可喜欢你的书了’。人家婉言谢绝采访,我就抓着她不撒手,她被我缠得没办法了,就让我进去了。我搬个凳子坐在她旁边,她给我讲了很多以前的事。”
在上面的例子中,小张就是成功地运用了肢体语言的功效。她那初次见面的“冲上去,抓着手”的动作,一下子拉近了和这位作家的距离,作家可能刚开始觉得唐突,但是因为对方是无恶意的接近,所以这位作家实际上在被动的情况下已经和这个陌生的姑娘有了情感上的靠近。再加上小张“不撒手”的举动,显得她可爱率直,“搬凳子坐在旁边”更是容易让老人觉得亲切,因此,不知不觉就解除了心理防线。
在生活中,很多人之间正因为有了肢体语言而变得更加亲密、更加接近。青年男女间往往由于一次假装不经意的“牵手”,而互通了爱慕的情愫;两个冷战很久的好朋友,因为彼此的一次拥抱而冰释前嫌;领导的一个拍拍肩膀的动作,让你觉得备受关怀……
有数据显示,一个人要传达自己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而肢体语言的表达占55%。而且这些肢体语言都是一个人本能的行为,因此,欺骗性很小。及时的肢体语言常常能平缓对方的情绪,能增加彼此的感情,这样也能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朋友。
说话做事小锦囊
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对另一个人有很强烈的感染作用,如果两个人的动作有相似的地方,还会拉近彼此心理上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相关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情。
(1)展开你的笑颜
俗语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展示自己的亲切感。我们要想给人留下热情、友好的印象,就尽情地微笑吧。这也是我们受到别人欢迎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2)张开你的双臂
当你张开双臂来迎接对方的时候,对方就会感觉到自己很受欢迎,就会和你有亲切感。相反,如果对方到来的时候,你交叉双臂站着或坐着,对方就会觉得受到冷落,就会很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