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幽默感的人,总是让人喜爱。这些人在不同的场合都经常会说出一些幽默的话或者开个玩笑,让交谈的气氛显得更融洽。这些人的动机是友好的,但是要注意掌握好分寸,特别是在和尊长交谈的时候,千万“口下留情”,不要揭别人的伤疤。否则,这只会适得其反,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可能还会招来怨恨。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要拿尊长的缺点或不足开玩笑。我们有时以为自己很熟悉对方,就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但这些玩笑话却容易让对方觉得我们是在冷嘲热讽,倘若对方又是个比较敏感的人,我们会因一句无心的话而触怒他,以至于毁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而玩笑话一说出去,是无法收回的,就算你再怎么解释也是没有用的,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心理学上的人际关系要掌握一个度字,越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越容易发生摩擦和矛盾,就不再像最初交往那样融洽。这就是“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的含意”。特别是在职场上,我们与领导、前辈等相处时,掌握好“度”非常重要。“称兄道弟,不分你我”是大忌。领导、前辈们可以“亲民”,你却不能和领导过于亲密。记住,只要处在工作岗位上,领导就是领导。哪怕他曾经是自己的同学、朋友、兄弟,我们也不可以像以前一样那么随意对待了,以前开的玩笑,现在有些是不适合开的,否则搞成像下面尴尬的局面就不好了。
刘义应聘到一家公司,进去才发现部门经理林风竟然是自己的高中同学,以前他们两家住隔壁,交情特别好,绝对是铁哥们儿。上了大学以后搬了家,他们才渐渐失去了联系,并且一直觉得很遗憾。
所以,两人在公司第一次见面,都显得格外惊喜。当天晚上,两个人就一起出去喝酒,聊了很多以前高中的事情,彼此也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但是后来让林风烦恼的是,刘义大大咧咧的性格一点没变,老在公司里面和他开玩笑,还总是拿以前林风丢脸的事情来取笑。在一次公司的聚会上,刘义竟然说:“林风,我可记得你以前是不能喝酒的,一喝就上脸,有一次还迷迷糊糊地跟英语老师表白了,哈哈。”话一出口,同事们都笑了起来,林风也跟着笑,不过脸色显得有些尴尬。
后来,林风私下找到刘义,提醒他以后在公司开玩笑注意一点,免得影响不好。刘义生气地说:“以前咱们不都这么闹着玩儿的吗?你现在升职了,混得比我好,就瞧不起兄弟啦?”
一对好兄弟闹成这样实在是不值得。林风不是刘义说的那种摆谱的人,这只能怪刘义不懂职场上的角色交往。这种交往前提下,他们不再是纯粹的朋友关系,而是下级和上级的关系,有那么多人在旁边看着,如果他们的交往太随意,就会给他人一种“以权谋私”的感觉,不利于领导建立威信。所以,这些私人的玩笑,应该是在私下,在公司范围以外,在非角色交往的前提下,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爱开玩笑固然不是什么坏事,玩笑可以换来人们欢快的笑,可以活跃气氛,而且还可以释放自身的不快。但是在开玩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分寸,避人忌讳。一般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对于不同身份、性格、心情的人,他们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会不同。即使是同样一个玩笑,能对张三开,却不一定能对李四开。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开玩笑的态度要友善。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我们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不会识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我们与尊长聊天开玩笑的时候,应该谨慎,掌握分寸,不要只顾一时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对方,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感情葬送。
说话做事小锦囊
在社交场合,我们开玩笑要注重分寸,要注意以下两点:
(1)开玩笑要看时间
在尊长心情好的时候,或者因小事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用开玩笑的方式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
(2)开玩笑要看场合、环境
在需要保持肃静的场合或治丧等悲哀的气氛中,我们一定不要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