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认识压力与解压之道(6)

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 作者:刘余莉


后来许哲女士的母亲年纪也大了,就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说:你要帮助别人,在哪儿都可以,我现在年纪大了,也需要你的帮助。许哲女士听了这样的话,就回到新加坡照顾她的母亲,一直到母亲去世。

在这里我们也印证了中国古代?典《易?》上的一句话,那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许哲女士回到新加坡之后,很多人都愿意帮助她,她在众人的帮助之下,开了二三十家的养老院。而这些养老院开起来之后,她自己都默默地退了出来,交给别人去管理。她自己在私底下还照顾了二三十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当有人问起她的长寿秘诀的时候,许哲女士这样说:"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看到我所帮助的人,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我也会为这种笑容所感染,所以我每一天活的都很开心,没有烦恼,因此会长寿。"

许哲女士根据她自己的?历所得出的这个结论,其实也为心理学家们所证实。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布朗教授,曾?对423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那些?常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或者给予他人帮助的老人,与那些从不为别人提供任何帮助的老人相比,平均寿命要长五岁左右,而那些只是接受别人帮助的老人,他们的年龄却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这次实验的主导者布朗教授就指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其实?常得益于对他人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从社会和他人那里进行索取。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有一个实验,实验者对加州阿?米达县700位居民进行了14年的跟踪调查,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善恶可以影响人的寿命。在《善恶影响人的寿命》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指出,一个乐于助人且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而一个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要高出一点五倍到两倍。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和感激之情,他从中获得的内心温暖缓解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虑;从免疫系统的角度看,常常行善也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

这些研究都是表明:助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关于助人为乐,中国传统哲学早就给出了解释。在中国古人看来,人性本善,人性中有一种先天向善好德的潜能。为了说明这种人性本善的道理,孟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孺子入井"的例子:

当一个不懂事,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孩子,正慢慢地朝着井边爬过去,眼看着就要掉到井里去了,每一个看到的人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怵惕恻隐"之心,也就是恐惧心、同情心、怜悯心。大家都想着赶快跑过去,把这个小孩从危险的井边抱回来,让他到达安全的境地。孟子问: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要讨好这个孩子的父母吗?是为了要在同乡中博得好的名声吗?是因为我们厌恶这个孩子发出的哭声吗?

显然都不是。这种不由自主的恻隐之心,表明了人性中有一种先天向善的能力,而人只要充分发挥这种能力,就可以达到高尚的境界了。因此《中庸》上也说了一句话,"率性之谓道"。这个"率",就是让我们顺?着而不是违逆自己的本性去做,这样就可以与道相通了。

孟子说:虽然人性本善,但是人也会去作恶。然而人之所以去作恶,并不是因为本性不善的缘故,而是因为人不注意保存自己本有的良心,又受到了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熏染,结果久而久之就把自己本有的良心给迷失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