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民体制的黄昏,两党政治的开端?(2)

”下流“的日本 作者:刘柠


自民党缘何衰落

老大政党自民党缘何衰落,导致其衰落的衰减机制何在?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有些原因本身就是多重构造,相互纠结,互为因果,殊难描述。笔者权且从远因、近因和技术原因三个层面试分析之。

先谈远因。众所周知,自民党之所以能做大,独步天下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其成功的最大秘密有二:“铁三角”和派阀。所谓“铁三角”,即由政、官、财三届构成的特殊利权结构:财界通过官僚拉拢政客,在国会游说;政治家通过国会斗争取得公共事业的国家预算;国家预算经官僚之手流向财界。对财界来说,通过对公共事业工程的参与,不仅获得了利益,也“润滑”了与政、官两届的关系,从而确保恒久通畅的利益管道;对官僚来说,仅靠充当政界与财界之间的“粘合剂”,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且旱涝保收;而对政治家来说,通过手中的政治权力,换来大笔公共事业预算,借此扶植家乡的产业,既兴国利民、回报乡土,又能扩大自己的后援团体,兑现大笔的政治献金,何乐不为?正是这种可使政、官、财三届利益均沾的特殊利权构造,在自民党内滋生了大量被称为“族议员”的既得利益层(“道路族”、“建设族”、“邮政族”等,不一而足,连肩负国家防卫重任的自卫队系统都产生了“防卫族”),招致国民和舆论的批判声浪不绝。这客观上也是构成自民党“金属疲劳”的原因,借用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表达,是自民党已过了“耐用年限”。

而最早做下党的“金属疲劳”病根的,是前首相田中角荣。这名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建筑设计师出身的政治家,其所倡导的“土建国家”,本质上是当代中国“要想富,先修路”的朴素经济发展观的“东洋版”。《日本列岛改造论》是一个旨在通过工程建设来维系国家可持续性增长的宏大叙事,理想主义色彩颇浓。但其背后,则是惊人的金权政治黑幕。田中本人凭借其在建筑业上聚敛的财富,进军政界,一路畅行无阻,不仅成为“道路族”、“建设族”的靠山,而且亲手缔造并长年执掌自民党内最大的实力派系“田中派”,向首相府输送了数任总理,其影响甚至在田中身后仍不衰。

洛克希德事件被舆论曝光,日本国民得以窥视“铁三角”幕后黑金交易的规模和恐怖,田中本人也受到法律的追究,但金权政治的DNA和风土已然形成,积重难返。1993年,自民党另一位大物政治家、党副总裁金丸信及其秘书官生原正久因偷税嫌疑被捕,黑金丑闻再次被曝光,东京地方检察院“特搜部”检察人员从金丸宅邸搜出价值连城的金融机构有价债券和金块,令“泡沫经济”初期像工蜂一样勤勉的日本上班族惊愕不已,大开眼界。党内外对金权政治的批判,客观上也成为党分裂的动因:自民党资深议员小泽一郎和武村正义各自脱党,旋即成了新生党和新党先驱。进而,八个在野党拥立细川护熙联合政权――自民党执政三十八年第一次遭遇滑铁卢。同时,以政治改革的名义,战后实行近半个世纪的中选举区的选举制度废止,实行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直至今天。

至于派阀问题,是自民党政治的一种特殊现象,对此,舆论一向褒贬、评价不一:否定评价者认为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暗部”、长老政治的遗留,是自民党尚未进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党的标识,同时也是金权政治在执政党内蔓延的“元凶”;而作积极评价者(如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则认为派阀是党内民主机制的土壤,是激发不同意见和讨论的“诱发剂”,是人才辈出的聚宝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