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意难违(1)

我和父亲季羡林 作者:季承


2006年9月,我从朋友处得知,李玉洁于8 月6日突发脑溢血,病倒在父亲的病房里。虽然李玉洁不是我们家的成员,可是这一事件却很重要。据说,李玉洁病倒的消息,受到了封锁,这给人以神秘的感觉,也不太好理解。李玉洁的病倒,给我的感觉似乎是一代君王的贴身太监的去位,有点要改朝换代的味道,要不为什么还要封锁消息呢。

我联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女人在一位男性垂暮之年或行将就木时的作用。通常,一位男人在他进入人生末期的时候是需要有人照顾的,特别需要女性的照顾。如果他的夫人去世又没有孝顺的子女尽责关照,于是便需要另外一位女性的照顾和关怀(由男性照顾的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也总是会有一位或几位女人及时出现,满足这样的需要。这好像也是市场经济,有需就有供,而且总的说来供大于求。这种情况,对一般老迈男人都是相似的,而对于那些有地位、有钱财的男人更是如此。

不过,这种现象可以分作几类。一类是,男人早有打算,在自己进入老年时期之前或之时就为自己准备好了陪伴的人,那一般都是一位即可心又可靠的女人;一类是,原来就有可心人在旁,并不需要临时抱佛脚;第三类,也是最令人同情的,就是平时毫无准备,而临时抱佛脚的。第一类的,不用费力寻找,就有现成的案例在;第二类的,也是不难举例的;第三类的,很不幸,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说不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固然会遇到好人,但却也为一些投机分子提供了机会。投机分子介入一个家庭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但是,话说回来,投机分子之所以能够进入,关键还得有人准允。准允的人多半就是老态龙钟的男人本人。男人,特别老男人在这个时候,判断能力是极有问题的。他们往往青红不分,皂白不辨,人家几句话,几个举动,就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和接纳。一旦如此,后果难料,后悔莫及,前例极多,不容大意。

我不知道,父亲对李玉洁的病倒有什么反应,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概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表现,不外乎表情沉重,少言寡语,而决不会唏嘘流泪,沉痛伤感。当然,如果会有一篇散文发表,那李玉洁这几年的奉献也就物有所值了。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是父亲在和李玉洁相处的后期,对李的图谋已有所了解,或者说已不像早期那样把她看成一位无私的志愿者了。

据说,李玉洁在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除了仍旧把持着看护父亲的大权之外,还硬撑着去病房看望了父亲几次,从现有的照片来看,场面似乎也还感人,李玉洁已经言语不清,行动不灵,父亲似乎也没有多少话可说,只是都有些激动罢了。据说,父亲曾经给李玉洁写过苏轼的几句词,好像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她“身体力行”。是抚慰,是感叹,抑或是怜悯,还是劝告?李玉洁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却无从猜度父亲的真实所指。一段时间以来,李玉洁便有意给人造成一种感觉,似乎她已经成为父亲的夫人了。在和父亲的诸多合影里,为了表现这种意图,她摆出来的那种姿态看了着实令人作呕。于是有的记者在报道里,竟然就把她称作季羡林的夫人,而李玉洁在接电话的时候,竟也大言不惭地说她就是季夫人。据我看,父亲对李玉洁的这种图谋应该早有觉察,只是糊涂在外,明了在心而已。父亲是处理恋爱和婚姻的高手,怎可能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完全陷到这样一个女人的泥坑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