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闪回:一个作者的诞生(3)

谁在敲我的门 作者:(美)弗里德曼


与当今时代相比较而言,作者论似乎在特吕弗的时代还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自那以后,作为一种现代主义者自负的体现,作者论便行走在了崎岖的后现代之路上。后现代的特点是:重视多样性,轻视统一性;重视复制,轻视原创;重视包装,轻视实质。大多数后现代艺术品看起来就是一堆碎片,跟它们的观众成分一样地杂乱无章;它们甘于模仿陈腐的风格,缺乏洞察力和思维含量。然而,尽管那些疑似作家、画家、作曲家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地与后现代主义情投意合,但那些徘徊在电影事业大门前的电影作者却很难在后现代主义氛围下得到青睐。毕竟,电影制作需要大笔资金。高额的制作费用,令创造力望而却步。出资人宁愿使用百试不爽的验方,也不愿轻易冒着创新的风险。别忘了还有电视的存在呢。1954年特吕弗的“作者论”宣言问世之时,电视还没有成为娱乐界的有生力量。如今,它成了大众文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角色。电视对“现实”采取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它直接反映和呈现现实的表象;另一方面,它对现实的本质并无发自内心的尊重。一个电视节目成功了,往往就会被翻拍成电影,这就像过去小说化(novelization)的电影那样,一部成功的电影会被改写成小说。因此,一个拥有创意冲动的电影制作者必须在夹缝里寻求生存:他/她既要使自己与电视的陈词滥调保持距离,又不能过分疏远被媒体惯坏了的受众;与此同时,他/她还得面临着激烈的同行竞争。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光,那时每个人都想写伟大的美国小说;而现在,每个人都要拍摄伟大的好莱坞电影。电影学院的入学申请成倍增长,兄弟学科的专家学者鱼贯而至,争先恐后地前来开讲电影课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