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轻率一时,可能错过一生

亲爱的孔子老师 作者:吴甘霖


权臣阳货想借老师的名声增加自己的威望,老师不愿意又躲不过,最后发生了路遇阳货被阳货教训的尴尬场面。

老师的无奈,引起了我的同情,但也激起了我离开他的打算。

“我还要听他的课吗?”

“这个老师,还值得我继续追随吗?”

就在杏坛,老师讲课的地方。

就在秋天,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秋风阵阵,望着窗外一片片飘落的银杏叶,我一遍遍这样问自己。

老师像往常一样在台上讲课,同学们都坐在台下静静地听。

而我,却根本不晓得老师在讲什么,只是这样固执地一遍一遍问着自己。

固然,当时我成为老师的弟子还不到一年,对他那套有点繁琐的“礼”不很习惯,却也知道他是全鲁国学识最为渊博的人。

固然,因为从小跟随父亲做生意的缘故,使我觉得老师的有些想法和做法颇为古板,却也佩服他的品德才行。

总之,我一直是很崇拜他的。是前一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对老师产生了信仰危机。这件事,我后来称作“阳货事件”。

阳货是鲁国大夫季氏的管家。季氏是鲁国最有权力的三家大夫之一,而这位管家,则是掌控季氏的最重要的人物。

诸侯不把周天子当回事,大夫不把国君当回事,而有些家臣也不把大夫当一回事。这样颠倒的社会现实,让老师痛心疾首。

而季氏就是这样的大夫,阳货就是这样的家臣。

可想而知,老师对于阳货这样的人,是何等的讨嫌。可这个阳货却偏偏动了心思,想请老师出来做官,以扩大自己的影响。

阳货想方设法接近和拉拢老师,甚至一连三天登门拜望。老师明明在家,却让人推说自己不在,拒绝见他。

第四天早上,老师对我和几位师兄弟说:

“老这样躲着也不是办法,不如我们到外面去走走,免得大家尴尬。”

于是,老师带着我们去山里玩了一天。直到黄昏,我们才往回走。

没想到,一进门,一个留在家里的同学就禀告说:

“阳货又来了,还送了一头蒸乳猪呢!”

老师皱了皱眉头:

“怎么让他进来了呢?我们出去不就是为了躲开他吗?”

“没办法啊,他一直派人守在门口,看到您一走,他就直接进来了。他要送东西,还讲了一通好话,您说,我怎么能够拒绝呢?”

老师点了点头。的确,这也不能怪这位同学。

看来,躲是躲不过去了,阳货明摆着是给老师出了道难题:

你不是最讲究礼节吗?按照礼的规定,地位高的人馈赠礼物给地位低一点的人,如果受赠者当时不在家,就应该事后到赠送礼物的人家里去专程致谢。看你怎么办!

这的确是个难题,大家都看着老师,老师没有做声。

从第二天开始,老师安排弟子去查探阳货什么时候不在家。三天后,师弟冉求高兴地告诉老师:阳货出门了。

于是,老师带上我们几个同学去回拜阳货。

阳货果然不在家,老师让他家的下人转达自己的谢意后,就告辞了。

既然阳货能这样做,我们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他!一路上同学们很高兴,老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万没想到,尴尬的场面还是出现了。只听子路师兄突然喊道:

“老师,您看前面,阳货……”

大家抬头一看,没错,那被一帮人簇拥着正满脸得意向我们迎面走来的,不是阳货又是谁?

老师的笑容僵住了。无奈之下,只得对阳货道了一声谢,然后想转身离开。

谁知阳货却拦住了去路,说:

“我多次想向夫子请教,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今天难得相逢,请夫子一定到舍下小叙。”

老师推说刚刚去过了。

阳货说:

“既然如此,您别站那么远,过来一点,我有话跟您说。”

老师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阳货问:

“如果一个人很有才干,却偏偏要躲起来,对国家的混乱不管不顾,能算仁德吗?”

老师答:

“不能。”

阳货又问:

“如果一个人希望从政,却屡次失去机会,可以叫做明智吗?”

老师答:

“不能。”

阳货说:

“岁月不等人,既然知道自己不仁不智,为什么还要一天天蹉跎下去,不愿出来为官呢?”

老师很是窘迫,说:

“好吧,我打算出来做官了。”

阳货上了马车,带上一帮人离开了。

我永远忘不了他那张带着嘲讽的笑脸。

这是何等尴尬的一次会面啊!尽管对话的时间不长,可我却觉得如坐针毡,至于老师的感受,我想就更不用说了。

一回到家,性格最为直爽的子路师兄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

“老师,您真的要出去帮阳货做事吗?”

老师说:

“我怎么能去呢?阳货这个人,心术不正,越礼犯上,总有一天会出大问题。帮他,不是为虎作伥吗?”

“那您为什么要答应他呢?”

“不答应他,不是彻底得罪了他吗?”

子路还想说什么,老师却一甩袖子,转身进了里屋。我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

老师真可怜!

但很快,这种感情被另一种说不出的失望所取代。

我突然觉得,阳货的话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人人都说老师是鲁国最有智慧的人,为什么总是没有施展的机会呢?难道仅仅是生不逢时吗?

再看他那样轻易地被一个权臣操纵于股掌之间,问得张口结舌,最后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聪明才智何在呢?

作为商人的后代,我要学习的,是在万人之中应付自如的本领。这个老师,还值得我跟随吗?

关于老师见阳货的这件尴尬事,老师以后从来没有再提过。但在许多年以后,我们同学私下悄悄进行过讨论。

有的说老师不是怯懦,他以一种“示弱”的方式“不合作”,不仅避免了冲突,也保全了名节,恰恰是一种处世智慧。

有的说:老师也是凡人,也有尴尬和无奈的时候,应当理解和宽容……

而时过境迁,我却觉得再去讨究这一点并没有太多意思。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幸亏我那时没有仅仅凭老师的那次尴尬经历就瞧不起老师,并因此离开他,否则,我就完全有可能悔恨终生……

[子贡学记]

对人的全面认识,是一个复杂乃至痛苦的过程。

有道是:“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我们与人相处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轻易对人下判断。但是,一个优秀的人,绝对不要轻易对人下判断。否则,有可能看错了别人,也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和危害,甚至丧失人生最好的机会……

轻率一时,可能错过一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