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些人快让我抓狂了!(2)

女人就是要升职 作者:(美)琳妮·刘易斯


第2项 挑战

与受伤的人共事

受伤的人其实不难辨识,他们大多具备下列特性:

*很容易就会冒犯到他们,而且长期具有攻击性。

*吹毛求疵,聊到自己或他人,都充满负面言论。

*需要定期受到肯定与吹捧,对这方面的需求贪得无厌。

*常常自吹自擂,时而达到让人看不下去的地步。

*不按常理出牌,让旁人徒增焦虑。

*容易生气。

*搞小圈圈,喜爱说长道短,聊他人八卦。

*过度执迷于照顾他人,对自己的痛苦视而不见,只在乎别人的情况,以及有许多成瘾的恶习(例如吸烟、酗酒、花钱),借此获得慰藉。

相对的,个体完整的人具备下列特性:

*很容易就能肯定他人,赞美他人的成就。

*不容易被冒犯,即使受到冒犯,也能展现宽容的雅量。

*懂得安慰与鼓励周围的人。

*以目标为导向,但是对他人的关怀总能让他们赢得最后的成功,而且不会逾越待人接物的底线。

*会先要求自己主动了解,然后再寻求自己获得理解。

*相信他人之善。

*诚实而谦逊地面对自己的优缺点。

可惜的是,具备完整性的个体并非我们在职场上遭遇之多数人的典型状态。成长于健全家庭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经历各种伤害与失望,所导致的损害对我们的关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我认为,从某方面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缺受损的。

职业顾问辛西娅·克兰宁(Cynthia Krainin)在《华尔街日报》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描述并深入剖析了我们在职场上经常碰到的情况:

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压力来自于业绩的要求、各种期限、难搞的老板,以及各种突发状况。我们可以把这种充满压力的环境,视为家庭虐待与创伤事件重新上演的舞台。这简直就是旧有的恐惧(例如:犯了错,之后为这些错误付出代价)与反应(例如:被迫超时工作时的禁锢感)重新复活的完美温床,只是时间与环境不同罢了。

在此提供一个发生在我身上、关于完整个体力量的实例,那是几年前收发电子邮件时的趣事。话说当时我发了一封电邮给一位负责公司许多人员报告的女同事,麻烦她提供一些数据。当时我们并不算好朋友,但在工作上有过不错的合作关系。我提出的要求并不算不寻常,询问的语气也非常友善,而且并没有期待马上收到数据。

她打算把她对这封电邮的反应转给其他人瞧瞧,可是没按到“转发”,反而按了“回复”,于是我收到她原本要发给别人看的回应。她在回信中暗指我的要求不切实际,认为我是“哗众取宠”,在对我的老板们拍马屁。她还要原本的收件人直接打电话给我的两位老板,问他们“具体需要什么资料”,并直接把我排除在外。

我坐在办公桌前读着这封邮件,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她给我的回复。我一连看了三四次,试着了解内容的含义,最后才发现这封信根本不是要给我看的。

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我整个人怒气冲冲,心想这家伙哪来的胆子说我哗众取宠?让我更恼火的是,她居然还建议跳过我,直接与我的老板们对话,让我在他们眼中显得笨拙无能。我原本打算给她一点颜色瞧瞧,来个火爆的回复。我想象着她发现自己愚蠢的行径后,坐在位子上无地自容的那副德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