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客户在购买情绪高涨时,首先搜索本公司的商品,就要让商品的名字萦绕在客户的脑海中。也就是说商品的名字不仅仅要在广告或是报纸上至少出现过一次,还应该要被人们谈论好几次。实际上,我在本章开头提到自己很冲动地搜索了“东京马拉松”。但是仔细回想之后,我至少数次在报纸与网络新闻、博客上看到与之相关的报道,而且还和三个熟人讨论过这个话题。
于是,我们想想看,怎样才能制造话题吧。简单来说,为了让一个话题传得更广,说话的人就必须找出容易谈论的、对方觉得有意思的话题。
首先,谁是那个说话的人,那个具有影响力的、通过说话就能够让信息广泛传播出去的人?
在市场营销学中,我们把对买方具有影响力的人称为影响者。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博客写手、在线媒体的编辑、撰稿人等在网络上持续写文章的人群。特别是最近,很多博客的日志被编辑出版成为畅销书,他们也成为畅销书作家,在大众传媒亮相。博客写手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力也变得很大了。于是,以前广告代理商的企划书只要针对大众传媒就足够了,现在则必须包括博客对策在内。影响者也包括明星艺人、时尚名模、体育选手等名人。但是企业要把他们的影响力运用到商业中去,原则上就要通过经纪公司来交涉。而企业容易接触到的草根影响者就是刚才说过的博客和撰稿人。
一个话题要推广开来需要的条件,首先就是便于影响者们谈论的内容。影响者们必须写文章。
<究竟怎么样的内容容易在博客、电子杂志、SNS(社会性网络服务)中成为话题呢?>
如果我们站在影响者的立场上,就能够明白这一点。虽说他们的文笔好,写起文章来也不费劲,但是如果不能时常提供新鲜的话题,读者就会厌倦。
如果再继续追究什么是新鲜的话题,那就是“你知道○○吗?”这种设问方式。谁都会把“你知道○○吗?”这句话放在文章的开头,所以这句话也成为了最合适的敲门砖,后面的文章也好展开。或许您会认为这纯粹是技巧,但是实际上它却关系到交流的本质。在进行无法看见背景的交流时,提问这个方式是最无障碍的。智力竞赛节目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提问是能够让共同话题少的人之间顺利沟通的方法。
小学生、中学生们开始交流时都是以电视节目为话题,比如“昨天,你看○○电视剧了吗?”而博客写手们则是用本质上是“你读过○○吗”、“你看过○○吗”、“你知道○○吗”这种设问为引子,和读者开始沟通。当然,并不是说就直接用这些句子来当敲门砖。但是如果把所写的内容概括起来,你会发现写手们套用的几乎都是这一种类型。
要持续写出文章并引起那些无法面对面交流的人的关注,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预先准备好“你知道○○吗”这类问题中的○○,文章就好写多了。也就是说,在○○的部分填入商品名称、企业名称,当这些名称对对方来说也是有趣的话题时,这个商品或企业的影响力就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