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久篇(8)

资本的雪球 作者:吕波


华源进军化工是从收购浙江凤凰化工开始的。1997~1998年间,华源集团受让凤凰化工41?09%的股份,成为了第一大股东。同时,凤凰化工受让华源集团所持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简称中纺城)51%的股权。华源称之为“给凤凰化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发展日用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华源前董事长更是明确提出了凤凰化工“要做日化产业的航母”,并且把目标定在每年创利1500万元。然而,在进军日化的同时,华源的农机产业链也资金吃紧,华源最终缺少对日化的资金注入,同时也没有耐心在竞争激烈的日化行业中精耕细作。

此时,华源的标杆杜邦已经开始转向,这对华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邦突然在1998年出售了经营才17年的大陆石油公司业务,彻底退出了石油化工行业。受杜邦的影响,华源对化工也不再抱有信心。在1999年底,华源提出日化是夕阳产业,打算把凤凰化工转让给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因为相关资产置换协议遭主管部门否决,华源出手凤凰化工失败,华源转型化工的梦想也就此破灭。此时的华源,已经开始品尝过度扩张的苦果,它在纺织、化工、农机领域都战果寥寥。华源此时处在两难境地,即要么继续扩张快进,要么偃旗息鼓。但要扩张快进,快进的方向在哪里?

华源再次以杜邦为标杆。杜邦在退出化工的同时,开始全力向医药转向,这给了华源启示和信心。华源紧随杜邦也迅速收缩了化工业务,把战舰的方向驶向了医药产业。

如果说华源跟着杜邦进行第一次转向,华源完全可以“比着葫芦画瓢”,从容不迫地进行。但华源第二次跟着杜邦转向,其过程的突变却使华源措手不及!

杜邦大规模进入医药业务是在1998年,这一年,杜邦在全球业务上,主要是买下了医药合资公司中合作伙伴的股份,并且在中国也开始退出纺织业务,全力进军医药,这其中就包括杜邦中国跟华源在纺织业务上的合资。杜邦的战略转向对华源有直接的影响。杜邦淡出纺织的战略动向,在1999年时华源已经觉察。因为正是在1999年,杜邦从两者的合资企业中撤资,转投医药行业。敏感的华源不可能不识破杜邦的动向。就在杜邦淡出纺织、转向医药的同时,华源也几乎同步启动了进军医药的战略步伐。兵贵神速,在这方面华源应当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好学生。

以后的事实也验证了华源对杜邦战略转型的预测的正确性。

杜邦的第一步举措:在2002年初将杜邦纤维业务先单独划出集团。杜邦为了掩人耳目,向外界宣布划出这项业务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将这项业务整体上市,并将重心向亚洲转移。但事实是什么呢?杜邦真正的动机是为了将这项业务整体从公司剥离出去,并卖一个好价钱。如果不是这样,杜邦没有必要单独将其划出集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杜邦在宣布划出纤维业务的同时,已经在积极寻找买家接手。因为当时杜邦纤维业务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还是很容易吸引到买家的,问题只是价格高低的问题。

杜邦的第二步举措:在2003年,杜邦集团以44亿美元的价格,将麾下纺织部门“英威达”整体卖给了科氏工业公司。此举意味着曾以尼龙、聚酯、莱卡等纺织材料影响全球纺织业发展的杜邦真正淡出了纺织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